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人群脑白质病变(WMLs)的临床特点和分布规律,研究在缺血机制下导致明显的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223例TI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T3)、左心室肥厚(LVH)和颈动脉内膜增厚(IIMT)情况。WMLs的分级参照Fazekas评分标准。223例患者分为单纯TIA组和CI组,后者包括新发梗死的患者以及有卒中史的TIA患者,分析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s)评分与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s)评分与卒中相关性。对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计量资料作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明显WMLs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I组PWMHs、DWMHs评分均显著大于单纯TI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事件无显著相关(OR=0.830、P=0.510),DWMHs评分增高是卒中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22、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LVH、IIMT以及卒中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是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较TIA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WMLs,而且D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发生更为相关。年龄、高血压和LVH是缺血性WMLs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