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太原大学学报》 >《杜子春》如何解读

《杜子春》如何解读

         

摘要

唐人小说《杜子春》,向来有两种不同趋向,甚至彼此对立的解读方式,一是以李元贞、乐蘅军、梅家玲为代表的,认为此篇小说是藉杜子春的“试炼”过程,强调人间天生自然的“亲子之情”的可贵,并以此质疑或批判在唐代普遍流行的“佛道思想”;一是以龚鹏程、张火庆为代表的,认为这篇小说是站在道教“成仙”的高度,悲悯世人摆脱不了人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尤其是人世亲情的羁绊,故此无法脱胎换骨、得道登仙,是篇宣扬“道教思想”的小说。尽管有如赖芳伶等学者企图调和其间,“两可”其说,但毕竟还是忽略了一否定、一肯定,是完全从不同角度看待的事实,其间壁垒森严,是绝无调停折衷的可能的。究竟李、龚二派的观点,何者才真正符合《杜子春》的主题,的确是需要重新思考检验的。

著录项

  • 来源
    《太原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04-108|共5页
  • 作者

    林保淳;

  • 作者单位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台湾台北1169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