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化学》 >硫化亚铁矿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对六溴环十二烷的还原脱溴研究

硫化亚铁矿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对六溴环十二烷的还原脱溴研究

         

摘要

选用两种不同的硫酸盐还原菌(一种是嗜酸性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sporosinus sp.,另一种是嗜中性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microbium baculatum)合成了两种硫化亚铁(FeS)矿物,并采用BET、SEM、XRD、XPS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嗜酸性硫酸盐还原菌合成的FeS矿物(S-FeS)比表面积为13.35 m2/g,铁硫原子比为0.91,表面活性组分FeS相对含量是63.6%;嗜中性硫酸盐还原菌合成的FeS矿物(Z-FeS)比表面积为7.64 m2/g,铁硫原子比为0.84,表面活性组分FeS相对含量为77.2%;两种FeS矿物的主要成分均为不定形FeS和结晶程度较差的四方硫铁矿.通过批处理实验,研究了这两种FeS矿物对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还原脱溴效果.结果显示,两种FeS体系下HBCD的还原脱溴反应均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随着Fe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FeS的浓度从0.3 g/L增加至1.2 g/L时,S-FeS和Z-FeS转化HBCD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从0.0049 h-1增至0.3194 h-1和0.3868 h-1;反应体系pH值(4~8)的变化极大地影响FeS对HBCD的还原脱溴效率;两种FeS均能还原转化HBCD的三种主要同分异构体,转化率大小依次为β-HBCD>γ,-HBCD>a-HBCD;在两种FeS反应体系中均检测出四溴环十二碳烯(C12H18Br4)、二溴环十二碳二烯(C12H18Br2)和环十二碳三烯(C12H18)等HBCD还原脱溴的中间产物(GC-MS方法鉴定),由此推测S-FeS和Z-FeS还原脱溴HBCD的途径均为逐步邻位双脱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硫酸盐还原菌合成的FeS矿物均具有还原脱溴HBCD的能力,并且它们的还原脱溴的能力和机制差异不大.

著录项

  • 来源
    《地球化学》 |2016年第6期|601-613|共13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
  •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FeS; 六溴环十二烷; 表征; 还原脱溴; 动力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