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理论月刊》 >天人相分·形上道体·万物自化——论民国时期对老子“天地不仁”的解释

天人相分·形上道体·万物自化——论民国时期对老子“天地不仁”的解释

         

摘要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历来注家对"天地不仁"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民国时期对这一问题有三种解读模式:胡适、梁启超和冯友兰等认为老子的"天地不仁"观念打破古代天人同类说,开天人相分之先河,立下了后来自然哲学的基础;钟泰认为,老子"言天地万物为刍狗者,犹言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而已",唐君毅从"道"与"物"的关系上进一步阐释了钟泰的观点;蒋维乔则认为老子"天地不仁"具有西洋哲学的科学性内涵。民国时期对老子"天地不仁"的解释,凸显了20世纪初期的思想家们既主张引进西方文化,又肯定中国文化的态度。同时,也给予当今的道家思想研究以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