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漫长的20世纪与重写乡村中国——试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个体精神

漫长的20世纪与重写乡村中国——试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个体精神

         

摘要

《平凡的世界》反映了1975年至1985年这10年间中国乡村发生的深刻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生产效率大力提高,相当一部分青年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到城市寻求劳动机会和生活出路。青年农民离开土地后如何获得自我精神上的肯定性,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其本质也可以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新构建“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问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通过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形象,反映的正是乡村青年个体意识的觉醒。小说给予离开土地的农民以一种重建个体肯定性的精神依据——那就是苦难意识与爱情——它改变了20世纪“阶级论”的叙事逻辑。这些叙事和表达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它们只有放在20世纪的经验中才能得到深入的阐释。正是在“漫长的20世纪”的经验中,我们才能理解《平凡的世界》如此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乡村发生变革的历史意义,也才能理解孙少平们的自主性渴望和超越性的精神,以及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