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老年学杂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逆转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构及其机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逆转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构及其机制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逆转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卵清蛋白致敏/激发肺部变应性炎症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哮喘组、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哮喘组和治疗组分别在1 d、8 d使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第15、16、17天使用OVA气道内滴入激发哮喘.治疗组在第14天激发后腹腔注射2 ml含1×107个BMSCs的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全部采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末次激发后48 h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进行白细胞介素(IL)-4及干扰素(IFN)-γ的检测,留取外周血进行Treg检测、留取肺脏进行病理检测、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种类和数量的检测.结果 哮喘组和治疗组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显示小鼠肺脏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如肺组织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同时有血管壁水肿及上皮细胞坏死的情况.而对照组未见任何病理损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和治疗组血清IL-4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哮喘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IFN-γ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哮喘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三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含量的变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和治疗组Treg明显降低,哮喘组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结果显示,哮喘组和治疗组肺部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后可以有效迁移到肺损伤部位,同时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可以达到逆转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CD4+CD25+Treg及Th1/Th2的比例调节等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