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场域的生发:四川美术学院青年驻留艺术家群体研究(2013-2016年)
【6h】

场域的生发:四川美术学院青年驻留艺术家群体研究(2013-2016年)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论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场域的缘起:川美青年驻留艺术家群体的生成

2.1 川美驻留艺术家计划的缘起与实施

2.2 从计划到艺术家群体

第3章 场域的构建:川美青年艺术家驻留群体研究

3.1 川美青年艺术家驻留群体构成

3.2 川美青年艺术家驻留群体生态

3.3 川美青年艺术家驻留群体的创作分析

第4章 场域生发的意义:川美青年驻留计划的思考

4.1对于青年艺术家生成的意义

4.2 艺术体制建设的实验

4.3 驻留计划的反思

第5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研究工作及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四川美术学院主流计划大记事

附件2: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系列实践活动

附件3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官方文件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步入艺术体制全面建设阶段。在此情境下,“艺术体制与艺术创作主体生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四川美术学院青年驻留艺术家计划”作为国内首个以学院为主体的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在学院体制内建立了一个能够自主运行的艺术小“圈子”,正是“艺术体制与艺术创作主体生成”研究的鲜活样本,所以对“四川美术学院青年驻留艺术家群体”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梳理川美驻留艺术家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来讨论场域的缘起;第三章通过对川美青年艺术家驻留群体的人员构成、群体生态、创作面貌进行场域的构建分析;第四章从“对于青年艺术家生成的意义、艺术体制建设的实验、驻留计划的反思”三个方面思考场域生发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