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负荷、间歇及蹲角颈后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纵跳能力影响的研究
【6h】

不同负荷、间歇及蹲角颈后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纵跳能力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释义

2.2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生理学解释

2.3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实验室中的研究

2.4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运动实践中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不同“负荷-蹲角”组合形式颈后蹲练习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预蹲纵跳摸高成绩影响效果的分析(效果分析)

4.2 不同负荷、蹲角、间歇时间分别对预蹲纵跳摸高成绩影响的分析(各影响因素总分析)

4.3 在每一“负荷-蹲角”分组中,不同间歇时间对于预蹲纵跳摸高成绩影响的分析(各蹲角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找出几种可以引起后激活增强效应并对受试者预蹲纵跳摸高成绩有所促进的颈后蹲练习的“负荷”、“蹲角”和“间歇时间”几个因素的最佳组合形式,以求能为爆发力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和赛前热身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和启发。12位受试者参加了研究的实验工作。在每次实验之前对受试者的疲劳程度进行测验,如果受试者感觉身体状况很好,则开始正式实验,首先进行5分钟的慢跑热身,然后完成常规的动力性拉伸热身练习,之后进行任一种预定“负荷-蹲角”组合的颈后蹲练习,几种不同的“负荷-蹲角”的组合形式包括“80%1RM负荷-90°蹲角”、“80%1RM负荷-120°蹲角”、“85%1RM负荷-90°蹲角”、“85%1RM负荷-120°蹲角”、“90%1RM负荷-90°蹲角”、“90%1RM负荷-120°蹲角”、“95%1RM负荷-90°蹲角”和“95%1RM负荷-120°蹲角”。实验地点在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训练中心进行,实验时间固定在每周二和周五的上午10点至12点。在每次实验中,受试者在预定“负荷-蹲角”的组合下完成1次×3组、组间间歇1分钟的颈后蹲练习,在练习后即刻、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和15分钟时对其助跑双脚预蹲纵跳摸高成绩进行测试,并记录其测试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受试者在完成“85%1RM负荷-90°蹲角”、“90%1RM负荷-90°蹲角”、“90%1RM负荷-120°蹲角”、“95%1RM负荷-90°蹲角”和“95%1RM负荷-120°蹲角”等5种组合形式的颈后蹲练习后,其测试成绩与其基础水平预蹲纵跳摸高成绩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几种有效促进受试者预蹲纵跳摸高成绩的组合形式中:相同蹲角和相同间歇时间点上,85%1RM、90%1RM和95%1RM三种负荷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负荷和相同间歇时间点上,90°和120°两种蹲角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有效组合中,受试者在完成“85%1RM负荷-90°蹲角”、“90%1RM负荷-90°蹲角”、“90%1RM负荷-120°蹲角”和“95%1RM负荷-90°蹲角”等4种组合的颈后蹲练习后,在第6分钟和第9分钟时其测试成绩最好,“95%1RM负荷-120°蹲角”组合中,第12分钟和第9分钟时其测试成绩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