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重颈后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6h】

负重颈后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理论研究

2.1.1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释义

2.1.2 后激活增强效应产生的机制

2.1.3 后增强激活效应和疲劳的关系

2.2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运动中的作用

2.2.1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速度和力量性运动中的作用

2.2.2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耐力运动中的作用

2.3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因素

2.3.1 训练变量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2.3.2 研究对象特征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2.3.3负荷后爆发性运动的形式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2.4 对排球运动移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2.5 前人研究的不足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法

3.2.2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移动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4.2 对实验组完成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移动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4.2.1 实验组80%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

4.2.2 实验组85%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

4.2.3 实验组90%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

4.2.4 实验组95%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

4.3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移动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4.3.1 实验组80%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4.3.2 实验组85%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4.3.3 实验组90%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4.3.4 实验组95%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4.4 被试在不同负荷练习后的移动能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良好的移动能力是优秀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移动能力直接影响着排球运动员垫球、传球、扣球以及拦网等技术能否良好的发挥。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即在短期的一次性最大的力量负荷刺激后,随后引发的运动成绩的即时的提高现象。研究目的:探寻能够激发排球运动员下肢后激活增强效应,从而能够提高下肢移动能力的负荷强度和间歇时间。研究意义:为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为提高运动员下肢移动速度,更快的进入训练和比赛状态,以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率和提高比赛成绩提供帮助。
  本文将20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实验组在80%1RM、85%1RM、90%1RM、和95%1RM负重半蹲训练后,分别在间歇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15分钟和20分钟六个时间点上进行半米字折返跑的测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牵拉和柔韧性练习,而不进行任何负重训练。之后在与实验组相同的时间点上进行和实验组相同的测试。得出以下结论:
  1.对比分析实验者和对照组的不同表现发现80%、85%、90%和95%1RM负荷的负重半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被试在80%1RM、85%1RM、90%1RM和95%1RM四种负荷的半蹲训练后激发出提高半米字折返跑测试成绩所需间隔时间不同。80%1RM和85%1RM负荷下,间隔6分钟、9分钟和12分钟时激发出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于提高被试半米字折返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90%1RM负荷下,间隔6分钟、9分钟、12分钟和15分钟时激发出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于提高被试半米字折返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95%1RM负荷下,间隔12分钟和15分钟时激发出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于提高被试半米字折返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3.80%1RM、85%1RM、90%1RM和95%1RM四种负荷下,被试半米子折返跑成绩呈“倒U型”趋势。80%1RM、85%1RM和90%1RM三种负荷下提高幅度出现的峰值均为12分钟时间点上。而95%1RM负荷下提高幅度的峰值出现在15分钟时间点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