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形势下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研究——基于赤峰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分析
【6h】

新形势下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研究——基于赤峰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外国文献综述

1、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

2、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3、拉尼斯和费景翰的“刘--费--拉人口流动模型”

4、托达罗的“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5、乔根森理论

(三)国内相关研究

1、劳动力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冲击

2、农业工业化

3、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4、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5、“富平”模式

6、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

(四)劳动力流动概念界定

1、劳动力与人口

2、通常意义上的劳动力流动与人口迁移

3、本文对劳动力流动的概念界定

二、新形势下的劳动力流动面临的问题

(一)粮食安全问题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金融危机下劳动力的返乡流动

三、基于内蒙古赤峰市新形势下劳动力流动的分析

(一)赤峰市劳动力流动分析

1、分析思路

2、样本选择

3、模型的设定及分析

(二)劳动力转移对赤峰当地经济社会的主要贡献

1、转移就业,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

2、返乡创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3、开阔视野,促进了农民观念转变

(三)赤峰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任务艰巨

2、思想观念保守,削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

3、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

4、农村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四、对赤峰市劳动力流动的建议

(一)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调整建议

1、重视劳务经济的发展

2、加快(新农村)城市化建设

3、创造条件,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4、搞好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二)借鉴“富平模式”、“阳光工程”的经验做好劳动力流动前的培训

五、结论及启示

(一)劳动力流动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赤峰市的劳动力流动还不充分

(三)流出劳动力技能不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流入城镇非农产业就业。随着农民工逐渐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也成为了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不但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介绍了新形势即国际粮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的新问题,并以赤峰市农村劳动力流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赤峰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最后文章针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调整建议,并借鉴“富平模式”、“阳光工程”等的成功经验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前的培训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