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唐至北宋诗歌中的食物书写
【6h】

中唐至北宋诗歌中的食物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中唐至北宋诗歌的新变背景

(二)中唐至北宋的食物诗创作概说

(三)中唐至北宋的食物诗研究现状

1.饮食文化层面的研究

2.诗歌研究

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食物书写源流

(一)中唐前诗歌中的食物书写概况

(二)陶渊明的食物书写和个人生活

(三)杜甫对食物题材的开拓性贡献

二、中晚唐诗歌中的食物叙写新变

(一)日常食物书写的勃兴

(二)异彩纷呈的食物世界

1.追新求异的心理偏嗜

2.简淡自适的个性呈露

3.达道乐天的生命形态

4.萧散疏淡的隐逸趣尚

(三)叙写方式的新貌

1.唱和形制下的食物书写

2.散文化手法中的食物书写

三、宋诗食物书写的再创造

(一)宋诗中的新兴食物书写

(二)北宋食物诗的谐谑意识

1.谐谑的表现形态

2.谐谑的艺术手法

3.谐谑的深刻内蕴

(三)北宋食物诗的理趣

1.理念的形象化:寓意于食

2.人生的审美化:食而知味

(四)叙写方式的新变

1.善于用典

2.表达新颖

3.次韵赠答

(五)唐宋诗歌转型视域下的食物书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夫子曰:食色性也。在以言志抒情为主要功能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对饮食的书写一开始便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中唐以来社会的世俗化倾向使文人更加着意于在诗歌中描写日常饮食生活,同时,诗人诗艺的提高和以俗为雅的创作旨趣,使诗歌逐渐摆脱了实用的性质,跃入审美的境地,并在宋代出现了食物诗创作的高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梳理从中唐到北宋时期描写食物(不包括茶酒)和食事的诗歌,尝试呈现食物在文学领域中逐渐取得独立审美地位,由诗歌素材提升为人文意象的脉络,重点包括对食物诗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的阐述。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中唐以前的食物书写源流进行简单的回溯,着重探求陶渊明和杜甫诗歌中的日常食物书写情况,认为二者对日常饮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情,充分展现了个人和社会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浓厚的人情味,构筑了关怀生命的真率质朴诗境。
  第二部分首先指出中晚唐诗歌中日常食物书写走进了诗歌圣殿,并从食物世界的营造与食物书写手法两方面探其新变。认为中晚唐诗人将食物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行描叙,均是为了传达他们独有的生活理念或在特定人生遭际中的心情和生活态度。虽然,每个人因生活模式的不同,对食物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诗歌书写形式不尽相同,但大都具有俗白浅易,笔触细腻的特点。
  第三部分主要探究宋诗中食物书写的成熟:新兴食物进入表现领域,且借题调笑人生,议论感怀,使食物诗充满谐谑意识与理趣,不仅以深刻透辟的哲理阐发与文人雅韵的渗融标举与唐诗相别,且为其注入了赏心悦目的食物之美、巧夺天工的诗艺之美、闲雅通达的人生之美等多重审美意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