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h】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检测了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重构中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的变化,阐明VP与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观察缬沙坦治疗对VP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和健康志愿者37例,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腱索水平左心室短轴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和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在心尖四腔心切面,脉冲波多普勒记录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测量舒张早期峰值血流充盈速度(E)、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充盈速度(A)、E/A比值及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减速时间(DT)。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VP。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毫克/天,治疗6个月后复查以上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根据对照组LVMI和RWT的95%正常值范围,按照Ganau左心室几何构型划分法,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型、向心性肥厚型和离心性肥厚型等4组。性别、年龄、心率和EF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血压在高血压各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高血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INIDd在离心性肥厚组较其余各组增大(均P<0.01),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较正常构型和对照组减小(均P<0.05),对照组与正常构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IVSd和LVPWd在向心性肥厚组大于其余各组(均P<0.01),其余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RWT在向心性肥厚组大于向心性重构组(P<0.05),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或0.01),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O.05)。LNMI在离心性肥厚组较向心性肥厚组增大(P<0.05),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较其余各组增大(均P<0.01),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与对照组和离心性肥厚组相比,E减小,A增大,E/A比值减小(均P<0.05),而对照组和离心性肥厚组间以及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间E、A和E/A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DT在向心性肥厚组大于其余各组(均P<0.01),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VP在高血压各组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或0.01),高血压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按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变化顺序逐渐减小(均P<0.05或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VP与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r=-0.6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VP与LVMI、收缩压和年龄相关(分别r=-0.40,P=-0.02;r=-0.25,P=0.04;r=-0.20,P=0.01),而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LVIDd、IVSd、INPWd、RWT、LVMI及DT降低(均P<0.05或0.01),VP明显改善(P<0.01),而心率、EF、E、A及E/A比值无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VP随着左心室构型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依次进展而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高血压左心室重构过程中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变化。LVMI、收缩压和年龄是高血压患者VP的重要影响因素,缬沙坦在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和LVMI同时,能够使VP得以明显改善。VP对于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正确估测、高血压治疗效果评价以及预后估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