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整合课程模式效果评价研究
【6h】

基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整合课程模式效果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为了加强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实现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融合,“整合”的概念应运而生。医学整合课程模式通过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整理与合并,整体协调课程内容并减少冗余,增强基础与临床及医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课程模式自出现便迅速得到了医学教育界的关注,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相关课程模式改革。中国医科大学自1998年起实施整合课程模式改革试点,整合课程模式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但对于整合课程模式的效果也一直存在争议,还有待医学教育学者们进一步探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2006-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整合班学生和非整合班学生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对整合课程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整合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2006-2013年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生在学期间的课程模式,分为整合班组和非整合班组。学生基本信息来源于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信息来源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采用T检验对整合班组和非整合班组学生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分及临床部分、基础部分和人文部分的笔试成绩等进行分析,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共有377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其中整合班学生1378名,非整合班学生共2394名。整合班和非整合班学生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分析结果表明,整合班笔试总分平均分为395.39±46.41分,非整合班为387.22±47.99分,整合班学生笔试平均分高于非整合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班学生在临床部分、基础部分和人文部分的成绩均高于非整合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笔试所含科目中,除内科、免疫和心理外,整合班和非整合班学生的外科、妇产科、儿科、微生物、病理、药理、生物化学、生理、卫生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科成绩均高于非整合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根据不同认知层次比较了整合班和非整合班的笔试成绩,结果表明,整合班在记忆、理解和应用方面的笔试成绩均高于非整合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发现整合课程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在临床、基础和人文方面的成绩,并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整合课程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和融合,有利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
  意义和创新:
  本研究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标准,对2006-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整合班和非整合班应届毕业生3772人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整合课程模式效果,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除了从学科角度进行评价外,还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更全面、更有效;在国内类似的研究较少,因而,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研究的空白,为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整合课程模式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