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传承与道德教育:《了凡四训》研究
【6h】

道德传承与道德教育:《了凡四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2.袁黄舍弃“宿命论”但并非舍弃道教 24

引 言

(一)选题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绚烂多彩而又博大深邃,历经数千年演变凝聚了人类最为宝贵的思想精华。“端蒙养,重家训”即是

《了凡四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道德传承和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今世之人,如

目前,党中央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术界到官方媒体都在大力宣传家风和家训的重要性,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2.比较研究方法

一、《了凡四训》的产生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了凡四训》的形成过程

《了凡四训》的形成过程离不开袁黄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的总结以及袁氏家族数百年传承的家学传统。

1.袁了凡生平

2.《了凡四训》的创作过程

(二)《了凡四训》的核心思想

1.命由我作的立命之学

2.具备“三心”的改过之法

3.随缘济众的积善之方

4.谦恭礼让的育德之效

(三)《了凡四训》核心思想的局限性

袁黄对儒、佛、道三教都有所学习。袁黄的父亲袁仁是一位精通四书五经的博学之士,他的著作《毛诗或问》、《

(一)《了凡四训》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1.“立命之学”的“立命”概念源于儒家孟子

2.《了凡四训》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

二是齐家。袁黄的齐家思想也是其家学中的一部分。袁黄的曾祖父袁颢撰写的《袁氏家训》,在家训中倡导救世助

3.《了凡四训》中儒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儒家思想产生于封建社会时期,其思想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纲常,必然存在一些不适合当前发展需

(二)《了凡四训》对佛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1.《了凡四训》中体现的“即心即佛”思想

2.《了凡四训》中体现的“因果报应”思想

3.《了凡四训》中佛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三)《了凡四训》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袁黄祖上受靖难之役影响,世代不可参加科举,转而以医谋求生计,至万历时,受蒙难之家才可重返仕途。放弃家

1.袁黄弃家学兴举业源于道教信仰的启发

袁黄13岁时,父亲逝世,放弃举业之学而从医是袁黄的家学传统,放弃家传医学而走上科举道路的机缘,而是得

总之,袁黄先是受到了道教信仰的洗礼,他相信了属于道教的易者孔先生的预言,以至于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

2.袁黄舍弃“宿命论”但并非舍弃道教

遇到云谷禅师之后的袁黄树立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观,这样他就舍弃了道教中的宿命论,但他并非舍

综上所述,在袁黄修道过程中,首先接受了道家信仰的洗礼,接着受到了佛教信仰的熏陶,经过三教兼修之途,而

3.《了凡四训》中道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袁黄否定了宿命论,以至于他还以佛、儒思想为基础来阐释因果报应思想,不过,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并不

(四)《了凡四训》对儒佛道道德传承与提升的现实启示

《了凡四训》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在批判、继承、提升其思想精华的过程中,总结其蕴涵的道德

1.博采众长的规律

在《了凡四训》中,不管是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还是佛家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道家的修身养性思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受到世界各个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文化呈现出市场化、消费化、网络化、全球

2.去粗取精的规律

《了凡四训》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

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人们追求

三、从《了凡四训》的后世影响看它的德育功能

为了展现袁氏后人真实的风采,并以最可靠的调研材料来论证《了凡四训》对后世的道德影响,作者费尽周折联系

(一)《了凡四训》对袁氏后人的影响

1.坚持“以善为本”的优良家风

“以善为本”不仅是《了凡四训》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袁氏家族百年传承的优良家风。《庭帏杂录》中记载袁黄的

在当代,袁小春作为吴江生禄斋苏式月饼制作技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将袁氏“以善为本”的家风融

2.坚持“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

(二)《了凡四训》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1.《了凡四训》中的“劝善”思想在明清的社会影响

袁黄的立命说以及功过格的劝善方法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劝善思想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上到朝廷

在这方面,我们列举陈龙正、周汝登、魏象枢、曾国藩、印光大师的影响为例。

陈龙正是晚明朝廷的官员亦是嘉善同善会的创立者,他与袁黄同是嘉善人。袁黄对少年的陈龙正就颇为看重,称其

陈龙正作为晚明朝廷的官员在嘉善地方社会的影响很大,他于崇祯四年(1631年)创办了嘉善同善会,在救助

第一,袁黄与陈龙正的“立命观”一致。袁黄在《了凡四训》中坚持“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观。用云谷禅

第二,袁黄在《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篇中讲到:“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第三,袁黄在《了凡四训》的“积善之方”讲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

周汝登对袁黄的功过格和立命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兹文于人,大有利益,宜亟以行”。他还效仿袁黄的《

魏象枢是清康熙年间的能臣,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他曾为袁黄《功过格》重刊作序说:“袁了凡先生《功过

曾国藩是晚清一代名臣,他改号为涤生,与其推崇袁黄有关,自称:“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

苏州灵岩山净宗印光大师曾经印了一百多万册《了凡四训》,为的就是让众人广知,他不但推荐,甚至还专门写了

袁黄的劝善思想在江南地区颇为流传,不得不说江南地区的行善之风深受其影响。晚清镇洋(今太仓)人叶裕仁曾

袁了凡思想不仅在明清时期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社会影响也颇深。

在佛学院中,《了凡四训》是必读的佛学经典,佛寺将它看作人性佛心的始发点,并将其发扬光大。佛教著名的净

袁了凡的思想对后人影响非常深远,鲁迅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在写《高老夫子》的时候,曾经四

不仅是鲁迅先生,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从《袁了凡细鉴》中深受颇益。在毛泽东还是学生的时候,他的史地

《了凡四训》是袁黄人生智慧的精华,其意旨在于从精神、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引领人们思考、前进。袁黄一生向

袁黄创作《了凡四训》目的是为了训诲子孙后世。既然是供世人研习修养之用,就要保证读者都能看明白,所谓做

当前,党中央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却茫然不

2.代际传承的规律及其启示

袁氏家族在对子孙的教育上非常注重方法,以确保家训代代相传。一是言传身教。袁家主张不仅要用口头的或者书

从袁氏家族代际传承的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出,言传身教、知行结合、严慈相济式的教育方式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

3.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及其启示

《了凡四训》中蕴含的“向上向善”的思想在社会上、甚至海内外广泛传播,是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典范。主要

《了凡四训》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启示我们,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是没有国界的,完全可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

四、《了凡四训》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价值

《了凡四训》思想的形成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却没有被历史所遗忘,而且在当代熠熠生辉。书中所阐释的道理

(一)《了凡四训》有助于树立奋进向上的人生观

袁黄幼年聪颖好学,成长顺利,父亲病逝后,继承了父亲留下的近万册书籍,开始苦读,博学济世。但是他的科举

人生的价值观是一个人走向未来的指路明灯。没有正确的价值,就没有真正的自我。人生的所有意义都在“价值”

现在的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开放的世界,让人们接触到了各种思想潮流的侵袭,这让人们平静的生活起了

(二)《了凡四训》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1.《了凡四训》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

《了凡四训》中蕴含着很多修身养性的方法。我们可以将袁黄修身养性的方法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记录功过格

2.《了凡四训》有助于塑造良好家风

袁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对子孙后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袁黄及其家族数代人保持了爱国传统,清廉为官,而且对

家风与社会之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纯,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家国安;家国安,则万事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

不管是普通大众还是领导干部都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古代的传统家风,向朱柏庐、颜之推

(三)《了凡四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政德修养

袁黄在宝坻任职期间,廉洁自律,亲民务实,推行善政,在为政、修身、治学、劝农等方面留下了很多善政,他深

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员干部的“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的核心体现就是立命、改命,使之实现价值。不立命,命就是自然的、自发的、盲目的,就会失去人

在当代,共产党人为谁立命?当然是人民!共产党人为人民立命,就意味着,他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密联

那么,何为共产党人立命的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 “积善之方”

袁黄在“积善之方”一开始就引用《易经》的话,道出了“积善之方”的灵魂。“《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

袁黄所辨析的善的八种情形,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追求的就是大善,所谓大善就是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其实就是能否

其一,共产党人的真善就是讲求利他主义、大公无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照现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共产党员

其二,共产党人的端善或直善,就是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满怀为人民服务的心,想人民之所想,把人民群众亲

其三,共产党人不仅有奉献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幸福,但是要用自己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创造的精神财富、树

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员干部的“谦德之效”

袁黄在“谦德之效”的开篇就引用《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并列举十个实例来说明自满招致损害,自谦则会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的一些领导干部享受在自己的权利当中,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无视组织和纪律、有的人甚至为

《了凡四训》的思想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有诸多借鉴之处。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亡国亡朝的教训就在于统治阶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对袁氏后人袁婷的访谈问卷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丁洋洋;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晨晔;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