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学校知识管理:聚焦于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以苏州大学科研团队为考察个案
【6h】

高等学校知识管理:聚焦于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以苏州大学科研团队为考察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知识经济的兴起

1.1.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

1.2.1.实践意义

1.2.2.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现状

1.3.2.隐性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现状

1.4. 研究创新之处

1.4.1.研究内容创新

1.4.2.理论框架创新

1.5. 研究难点与不足

1.5.1.文献与理论依据不足

1.5.2.研究者实证研究经验不足

1.5.3.研究的局限性

第2章研究设计

2.1.问题网络

2.2.研究哲学

2.3.研究方法

2.4.研究战略

2.5.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2.6.资料收集方法

2.7.论文框架体系

第3章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理论分析框架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高等学校管理

3.1.2.知识管理

3.1.3.高等学校知识管理

3.1.4.高等学校隐性知识管理

3.2. 隐性知识识别

3.2.1.隐性知识内涵

3.2.2.隐性知识分类

3.2.3.隐性知识特征

3.3. 隐性知识共享模型

3.3.1.隐性知识共享内涵

3.3.2.隐性知识共享模型

3.4. 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

3.4.1.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3.4.2.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

第4章苏州大学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案例研究

4.1. 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识别和共享

4.1.1.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内涵及特征

4.1.2.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分类

4.1.3.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社会化-社会学习过程

4.2. 个案研究:以苏州大学三个科研团队为例

4.2.1.团队基本资料及隐性知识共享现状分析

4.2.2.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个案分析(Case study),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以对公共部门中知识密集型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团队以及高等学校本身——的隐性知识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出些许贡献。 首先。根据知识管理等领域存在理论,识别出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接着,根据媒体丰富度理论、野中郁次郎SCEI模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解析出隐性知识共享的最佳方式,并建构起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据此提供了一个实证分析赖以进行的理论框架。 实证部分主要以苏州大学三个科研团队为个案进行分析。通过个案研究发现,高等学校科研团队中逐日发生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但是也存在阻碍隐性知识共享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关乎到隐性知识承载主体“人”的复杂个体因素,也与科研团队所在的内外环境变量、以及组织中的激励机制有关。因此,要在科研团队直至高等学校中强化隐性知识共享以促进创新,重要的是建立激励机制、营造环境,以及通过有意识的培训引导行为主体嗜好和习俗的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