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及P16INK4A蛋白在该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6h】

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及P16INK4A蛋白在该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查阅患者的详细住院资料

2. 宫颈细胞学检查

3.阴道镜检查方法

4.宫颈活组织检查

5.CKC手术方法

6.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7.术后随访及疗效评定

8.实验试剂

9.实验仪器

10.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1.CKC手术临床情况

2.CKC病理与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比较符合情况

2.1 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

2.2 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2.3 CKC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比较

3. 两组病人年龄、产次及锥切病理比较

3.1两组病人年龄比较

3.2两组病人产次比较

3.3两组锥切术后病理情况

4.2 CKC后再行子宫切除术后病变残留情况

4.3 CKC术后病变残留情况危险因素分析

5.Pl6免疫染色,在宫颈炎组中3例为弱阳性表达

附图:

第三章 讨论

1.美国阴道镜宫颈病理协会的指南建议

2. CKC的临床特点

3.CKC术后病理诊断比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升级的原因。

4. CKC术后CIN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

4.1锥切缘情况与病变残留的关系

4.2宫颈病变程度与残留病变的关系

4.3年龄与病变残留的关系

4.4其它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宫颈锥切术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2.探讨P16INK4A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1.在吉林市中心医院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宫颈冷刀锥切手术(CKC)治疗的住院病人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病历对照研究。共收集符合本研究要求且资料完整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CKC组(A组=60例)和CKC后再行子宫切除术组(B组=30例),对病人年龄、产次、术前阴道镜活检病理、宫颈锥切病理、子宫切除后病理及子宫标本中残留病变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子宫标本中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
  2.收集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于妇科行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刀锥切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病变石蜡标本共60例,其中慢性宫颈炎症17例、CINI13例、CINII-III18例、宫颈鳞癌12例,均由本院病理科证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测定宫颈鳞癌、CIN、慢性宫颈炎症、鳞状上皮组织中P16INK4A表达。
  结果:
  1. CKC病理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比较
  CKC病理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比较:总符合64例,占71.11%。其中,CKC病理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重者12例(13.33%),轻者14例(15.56%)。CINI、CINII、CINIII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50%,57.11%,和82.60%,CINIII组CKC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率明显高于CINI组和CINII组。
  2.两组病人年龄及产次和临床病理学特点比较
  两组病人年龄及产次的比较: A组平均年龄(42.39±8.3)岁,B组平均年龄(47.77±9.10)岁,A组平均年龄小于B组。 A组平均产次(1.54±0.79)(0~4次),B组平均产次(1.08±0.86)(1~6次),A组平均产次比B组少。
  两组病人锥切病理的比较:A组锥切病理 CINI8例(13.33%),CINII15例(24.05%),CINIII25例(包括 CIS3例)(41.33%),慢性子宫颈炎12例(20.00%)。B组锥切病理 CINI1例(3.33%),CINII6例(20.00%),CINIII22例(包括 CIS8例)(75.61%),微小浸润癌Il例(3.33%)。A组锥切病理为低度宫颈病变(CINI及慢性宫颈炎)共20例(30.00%),病理为高度宫颈病变(CINII-III及以上)共40例(70.00%);B组病理为低度宫颈病变共 l例(3.33%),高度宫颈病变共29例(96.67%)。B组病人病变级别比 A组病人高。
  3.CKC病理与子宫切除病理比较:30例CKC后再行子宫切除,CKC常规病理与子宫病理完全符合者29例,1例CKC病理为CINIII累腺,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发现有微小浸润,病变级别升高。
  4. CKC后再行子宫切除术后病变残留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3例CKC后病理为CIS累腺及微小浸润癌而再行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内发现有残留病变,总残留率为10.00%(3/30)。其中1例为微小浸润癌,1例残留病变为CINIII,1例残留病变为 CINI。27例未发现有病变残留。锥切后病变级别高者,术后病变残留显著升高,在CINI-II、CINIII、CIS及MIC组病变残留发生率分别为0(0/7),7.15%(1/14),12.50%(1/8)和100%(l/1)。从残留率分析,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病变残留发生率而增高。锥切病理腺体累及比腺体未累及病变残留发生率高,分别为33.30%(3/12)和0(0/18)。(产次)2次与 l次者,病变残留率分别为12.50%(1/8)13.63%(3/22)。
  5.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不同,P16INK4A蛋白在慢性宫颈炎与CINI、CINI与CINII~III表达之间均差异极显著、浸润癌分别与CINI、慢性宫颈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6.从慢性宫颈炎到宫颈鳞癌,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P16 INK4A蛋白表达逐渐增多,从中度阳性~强阳性(++~+++),阳性程度可协助判定病变程度。
  结论:
  1.宫颈锥切术在 CIN治疗中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取代,它在诊断 CIN具有重要价值。
  2.CKC治疗CIN后,需密切随访。病变级别高、腺体累及等是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更应加强随访。
  4.免疫组化方法标记P16INK4A蛋白,在各级别CIN及宫颈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可协助鉴别宫颈良性病变与低度上皮内瘤变。
  5.免疫组化方法标记P16INK4A蛋白,从慢性宫颈炎到宫颈鳞癌,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中度阳性至强阳性(++~+++)表达逐渐增多,其阳性程度可协助判定病变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