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热量值角度分析中国食物供给与需求
【6h】

基于热量值角度分析中国食物供给与需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营养摄入评价法

1.6.2 均衡分析法

1.6.3 文献综述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粮食

2.1.2 粮食安全

2.1.3 粮食供给

2.1.4 粮食需求

2.1.5 能量

2.1.6 营养素

2.1.7 食物

2.2 理论基础

2.2.1 营养均衡理论

2.2.2 供需均衡理论

第三章 中国食物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

3.1 粮食供给现状分析

3.1.1 粮食产量现状分析

3.1.2 主要粮食的播种面积

3.2 畜产品、水产品供给现状

3.2.1 畜产品供给现状

3.2.2 水产品供给现状

3.3 进出口供给现状

3.4 主要食物消费现状分析

3.4.1 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现状

3.4.2 城乡居民人均购买及消费肉蛋奶及水产品数量现状

第四章 基于热量值角度对中国食物供给与需求的分析

4.1 热量值角度分析中国食物供给

4.1.1 主要粮食、油料作物供给热量分析

4.1.2 畜产品、水产品供给热量分析

4.1.3 进出口现状

4.2 以2014年热量值需求分析为例

4.2.1 口粮计算方法

4.2.2 人体每日需要的热量

4.2.3 我国供给的热量

4.2.4 净进口供给热量

4.2.5 近10年我国食物总供给热量、需求热量、自给率

第五章 基于热量角度分析制约中国食物供需的因素

5.1 营养因素

5.2 缺少合理营养目标

5.3 自然因素

5.4 技术因素

5.5 损耗因素

5.6 浪费因素

6.1 营养角度建议

6.2 建立合理营养目标,提倡合理消费

6.3 保护有限自然资源

6.4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展农业现代化

6.5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适度进口

6.6 宣传节约粮食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营养是人类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机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各种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这一连续动态的过程。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本文主要在研究食物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对粮食安全问题作出分析。粮食作为最重要的食品和最重要的基础产品,对国家经济安全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2017年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增加农民收入并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食物供给问题与粮食问题尤为重要。我国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数量庞大、环境污染等问题,粮食问题也会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寻求食物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现今,人们更加注重营养与膳食的合理搭配,因此基于热量值的角度分析我国食物的供给与需求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供给需求的视角分析个体平均每日所需热量值,并对个体每日平均所需的粮食、畜产品、水产品、油脂类产品进行热量值的换算,因为蔬菜和水果的热量较低,所以我们计算主要的是为人体提供的热量。而且在计算国内提供的热量基础上,我们也对进口的热量进行了计算。最终得出结论为我国现今人口需要的热量正在从依靠口粮提供为主的结构向口粮,畜产品,蛋类、奶类产品共同提供的结构过渡,按照人体日平均需要的卡路里基础上,得出我国现今国内生产提供的热量加上进口生产提供的热量后还是缺少部分的热量,情况不乐观。经计算,我国现今食物自给率为80%,依赖进口为20%,近10年间我国生产总热量增长率为24.57%,但是我国净进口量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我国生产增长速度,净进口增长率近10年为74.12%。本文就出现的问题从热量角度以及自然环境和政策方面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