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6h】

论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第一章 徐复观思想史研究的特征

第一节 方法论方面

第二节 内容方面

第二章 徐复观思想史中的心性观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的心性观

一、中国古代性命观的发展

二、徐复观笔下的性命史观

第二节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心性观

第三节 徐复观“心”的文化

一、何谓“心的文化”

二、“心的文化”的价值

第三章 徐复观思想史中的工夫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的工夫论

一、中国古代工夫论思想

二、徐复观笔下的中国工夫论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工夫论

第三节 徐复观实践的工夫论

第四章 徐复观思想史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第一节比较同时期的思想史研究

第二节 其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思想虽无形无状,却常能润物无声,并于有用之时进发出力量。中国思想发端早且底蕴深厚,但本身不同于西方思想的内涵本质与行文的逻辑结构,总是叫人产生一种其是静止的,无用之学的错觉。中国古代先哲,多在意的是阐述自身思想,甚少在意逻辑的结构。因此为了中国思想能够真正的得以流传延续并发挥作用,则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必不可少。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发端较晚且多借鉴西方思想史研究体系,较少体现自身内容与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论集》以及《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等中国思想史专著的分析研究,尝试从心性史观,实践工夫论等角度来梳理中国思想史的新的脉络。在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探寻出一些不同于以往思想史理论的观点,但愿能在对比中得出有益于今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成果。徐复观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借鉴先贤的思想脉络,以心性观为研究重心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徐复观的“心的文化”概念,试图消解整个中国思想史中形而上的意味,以实践的工夫论为方法,达到一种内在道德的超越。这种无形思想转变为有形力量的过程,方才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