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兼论课程学者之课程政策角色
【6h】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兼论课程学者之课程政策角色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相关文献与文献探讨

第四节 概念释义与内容架构

注释:

第二章 台湾社会发展研究

第一节 台湾社会历史

第二节 台湾社会文化

第三节 台湾社会发展与课程改革

注释:

第三章 台湾课程改革史研究

第一节 课程党化控制阶段

第二节 课程威权松动阶段

第三节 课程多元变迁阶段

第四节 课程多元开放阶段

注释:

第四章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

第一节 九年一贯课程的历程

第二节 九年一贯课程内涵

第三节 九年一贯课程各领域因应与检讨

第四节 重大议题与学习领域

第五节 九年一贯课程评鉴

第六节 九年一贯课程理论基础

注释:

第五章 台湾课程学者课程思想与理论研究

第一节 课程思想与理论研究发展

第二节 课程学者课程政策角色分析

注释:

第六章 欧用生课程思想

第一节 欧用生课程研究心路历程

第二节 欧用生课程思想解读

注释:

第七章 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借镜:代结论

第一节 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反思

第二节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经验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球性课程改革趋势使特定地区的课程改革研究有重要意义,台湾课程研究渐成为现时代华人地区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的台湾与大陆比较研究成为学界重要课题,“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是研究台湾课程改革的理想切入点。
  本研究以我国台湾为区域研究对象,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为核心视点,将九年一贯课程置入台湾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并经由对台湾课程改革历史沿革的梳理与分析,全面总结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缘起、课程目标内涵、改革的推进策略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适时引入课程学者在课程政策中的角色分析,藉借台湾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的课程思想为研究个案,唤起对课程改革的理性规范与思考,深化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理解,以为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研究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核心概念与论文内容架构、已有文献整理与分析等具体问题。
  第二章着重进行台湾社会发展研究。台湾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流变呈多元样貌,原住民文化、闽粤文化、殖民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欧美文化、海洋文化,都作为台湾文化的有机元素,沉淀、糅合于台湾文化之中,形成台湾独有的文化风貌,成为抚育课程变革的胚基。
  第三章梳理台湾课程改革史。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效性验证,应从历史的视角分析,探索台湾光复以来课程改革的演进历程,是从历史的观点回答为什么要推动九年一贯课程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聚焦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九年一贯课程是继台湾九年国教之后的课程改革的里程碑,被称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九年一贯课程撞击着台湾课程模式的既定框架,但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九年一贯课程的推进也伴生了许多问题,改革仍需努力。
  第五章是关于台湾课程学者课程思想与理论研究。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台湾教育当局对其不断地调整与修缮。教育理论来源于特定的教育实践,其功能也在于解释其源于的那些特定的题材范畴。探求台湾本土课程学者的课程思想,是关注台湾课程改革的合理路径。
  第六章为欧用生课程思想研究。以台湾本土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教授课程研究的学术经历和其课程思想为个案,具体分析欧用生的课程本质观、课程价值论、课程方法论、课程转型论,更为具体地、深层次地考察台湾九年一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欧用生的课程研究历程也是台湾课程研究发展历史和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历程的写照。
  第七章是基于上述六章研究内容提出的对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启示。在本章中进行了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余年的反思,并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经验为启发,对课程改革做更为深入地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