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6h】

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

六、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关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基本主张

一、建设性后现代整体有机论

二、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文明观

三、建设性后现代人权观

四、建设性后现代创造观

注释:

第三章 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的主要特征

一、包容性:强调宽容和社会性

二、多元性:提倡理解关心和道德对话

三、创造性:超越自身融合新质要素

四、建构性:积极的建设态度

五、整体有机性:“完整的整体”和“流动的整体”

注释:

第四章 现代人应具有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的主要品质

一、尊重差异、包容个性

二、推崇“尚和“文化

三、创造性维度

四、将义务观念引入自由

五、厚道科学、人文情怀

注释:

第五章 现代道德观分析兼与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之比较

一、现代的理论与道德困境

二、现代道德观与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的比较分析

注释:

第六章 批判与反思: 基于我国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第七章 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接受差异普遍存在的事实,坚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二、严格遵守非权威导向的立场,从说教走向对话与关心的德育方式

三、道德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采用综合方式,扩大道德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四、德育课程从封闭走向开发,照顾每个学生的性展消除科之间界限

五、坚持用反思、批判和建构的思维方式反观道德教育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的哲学思潮,以其先进的方法论和兼具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建设性后现代理论是现代主义的未来的观点,反映了对人类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它代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的道德地位的确立和对人类道德理解的不同思维方式。我们的当代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放置在人的发展和文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和利用丰富的人力和文化资源,拓展更新的愿景,改进道德教育的概念。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有相当大的参考。本文的目的在于:挖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拓展道德教育新愿景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中,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做了更加系统和细致的梳理,特别是对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进行了研究,在比较中揭示其核心观点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其主要内容和观点文章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有关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整体有机论、生态文明观、现代人权观、创造观等。第三章总结了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的主要特征,包括强调宽容和社会性、提倡理解关心和道德对话、超越自身融合新质要素、积极的建设态度和整体有机性。
  第四章总结了现代人应具有的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的品质,包括尊重差异包容个体、推崇“尚和”文化、创造性维度、将义务观引入自由、厚道科学人文关怀、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等。
  第五章对现代道德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道德困境,总结现代道德观特点并与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进行比较。
  第六章基于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状况进行批判和反思。
  第七章总结建设性后现代道德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接受差异的存在,坚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严格遵守非权威导向的立场,从说教走向对话与关心的德育方式;道德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采用综合方式,扩大道德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德育课程从封闭走向开发,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消除学科之间界限;坚持用反思、批判和建构的思维方式反观道德教育;批判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