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绘画中的儿童成人化与成人儿童化现象研究
【6h】

绘画中的儿童成人化与成人儿童化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儿童绘画是素质教育的范围,强调儿童根据自己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作画,儿童能画出形式感强的画,说明平时生活中对所画的有所关注、发现或者想探索。所以家长们应该让孩子们尽情的在绘画中玩耍和体验,让孩子们少接触那些虚幻的东西(例如电视、互联网、漫画),从水,沙,泥土等一些实在的东西中感受,让他们得到真实的体验,画的也就自然。它不同于专业绘画,是儿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儿童画不受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规定,所以儿童画具有天生的荒诞。其特征是儿童心智和情绪的自然流露,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不是靠技能水平来决定,例如拿学素描、立体造型来说,有些年龄稍大的儿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够适当的学一点,但是对大多数儿童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是一些美术高考和专业院校训练的内容,儿童没必要强调学习这个。过早地把成人绘画学习技法授于儿童,会导致限制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儿童的天真过早的衰竭。
   在儿童绘画教育中,立足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把艺术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这样为他们接纳和尊重多元文化打下坚实基础;给儿童观看和解说大师作品、思想和其故事,就是让他们的思维与大师的天才碰撞,让孩子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领悟大师创新精神的真谛,从真正的艺术品中汲取营养,熏陶气质。基于以上这些就促使教育界要加强师资的改革,正确引导儿童关注流行的视觉文化,感受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气息,例如在我国,70年代女孩子喜欢画的是挂历画中古代美女俊男,男孩子喜欢画孙悟空等;80年代初由于日本漫画和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影响,许多小朋友喜欢画铁臂阿童木、唐老鸭和米老鼠等,之后由于漫画卡通书的大量流行,各种流行书的更新非常快,孩子们便随之喜欢机器猫、恐龙、老夫子等。卡通画与漫画的这种变化直接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学生进行表现的造型不断随着时代在变,但这些造型一直都能够表现学生自己的内心愿望:女同学更喜欢画温柔的小动物和大眼睛的美女形象,这种倾向体现了小女孩们的审美--一种对美的理想形象的向往;男同学往往喜欢画奔马、恐龙或超人、英雄等,体现了他们对阳刚的英雄情节的向往。有些虽然算不上经典艺术,但实际是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如果加上正确的引导就更有助于整合儿童生活经验和审美情感,有利于孩子追求真正的真善美。家长和一些儿童绘画培训机构要对儿童绘画以平常心态来对待,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用功利的心态影响他们,同时要改变评价标准,从儿童的角度评价儿童绘画,要了解儿童绘画动机。因为儿童喜欢把生活与情感与画面联系起来,儿童作画可视为一种行为,没有画完、画好之说,他们认为画画就是玩耍,所以我们要多鼓励表扬孩子,不要对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过早地有学习负担,让他们在涂涂抹抹中快乐的成长。
   现代到当代美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社会外来的影响和成人艺术家们浮躁的心态再加上有限的绘画技能使艺术表现越显苍白。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艺术发展情况下,艺术家追求儿童化中的纯真、不违心、不故弄玄虚、不无病呻吟的创作作品,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也好比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正是人类在远离童年时期后,越来越多的美术家对儿童美术的创作和思维方式感兴趣,很多艺术家到了晚年,才真正体会到自己最终追求的理想状态就是儿童作画的状态。正反应了以上分析的当今美术创作儿童化的社会氛围和心理氛围是必然的趋势。艺术家应该使自己具备儿童般的心灵和激情,尽量摆脱名与利的诱惑和困扰,把儿童绘画独有的稚拙、朴实、天真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赋子艺术真正的美。
   不难总结,从某个角度来说有两种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绘画大师,一种就是天性还没有受到人为开发与制约的儿童,还有一种是有些画到拙时是熟时,超越了技术性因素困扰,进入自我天性本质的表现的复归者。前者出于本能,后者是画家终生的追求。现当代有些绘画之所以追求真正的稚拙之美,是艺术自身发展所产生的素极绚兮,绚极素兮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