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革命历史的还原与回避——论“新历史小说”的暴力叙事
【6h】

革命历史的还原与回避——论“新历史小说”的暴力叙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1.1 新历史小说

1.2 革命·暴力

第二章 革命历史的暴力呈现

2.1 无限膨胀的财产欲

2.2 对权力的疯狂追逐

2.2.1 权力主体形象

2.2.2 家族间对于权力的暴力争夺

2.3 性暴力

2.4 原始生命力的肆意狂欢

第三章 暴力叙事的流变——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小说

3.1 时代语境的变迁:从“革命”到“后革命”

3.2 叙事策略:两种“选择性叙事”

3.2.1 暴力场面:节制与泛滥

3.2.2 暴力过程:缺省与细节

3.2.3 暴力目的:“公愤”与“私仇”

3.3 叙事效果:从“崇高”到“消解崇高”

3.3.1 暴力合法性

3.3.2 暴力与道德

第四章 还原与回避

4.1 还原

4.1.1 历史拾遗

4.1.2 人性的历史

4.2 回避

4.2.1 否定“大历史”

4.2.2 否定革命正当性

4.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革命历史叙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两次描写革命历史的高潮。一次是建国前出现的延安文学、解放区文学以及建国后出现的表现国家、民族、社会宏大叙事的“红色经典”;另一次则是出现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二者对于同一段革命历史进行了书写,但却呈现出了完全相异的面貌。本文试图从新历史小说的暴力叙事入手,运用对比分析、文本分析、叙事学分析等研究方法,一方面指出新历史小说对于革命历史的的重新发现和对真实的还原,另一方面,分析新历史小说对于革命历史的有意回避。从而对新历史小说的革命历史观做出价值判断,同时从宏观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革命历史的书写进行评介,指出其偏颇与不足。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界定“新历史小说”概念,分析其特征,从而确定本文所选用的新历史小说的范围;解释革命、暴力的意义,分析革命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对新历史小说中所出现的暴力描写进行分析,分为“无限膨胀的财产欲”、“对权力的疯狂追逐”、“性暴力”和“原始生命力的狂欢”四小节具体阐述新历史小说对革命暴力的呈现方式。
  第三章通过把新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进行对比,理出暴力叙事流变的脉络。首先从时代语境的转变入手,指出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小说,经历了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的转变,然后从叙事策略和叙事效果两方面来具体阐述两者的相异之处。
  第四章还原与回避,一方面指出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历史小说的颠覆之处,即构建了真实的、人性的历史,另一方面,新历史小说也在不遗余力地否定“大历史”,否定革命的正当性。最后,本文指出,新历史小说在还原与回避之间,用了和革命历史小说同一种选择性的叙事方式,构建出另一种同样残缺、同样偏激的历史。并将笔触涉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指出普遍存在于作家创作中的一种二元对立的、偏激的思维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