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史乱后李白、高适、杜甫关系研究
【6h】

安史乱后李白、高适、杜甫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2 研究现状

3 安史乱前三人关系概述

3.1 高适、李白和杜甫的初次相识

3.2 高适、李白、杜甫的梁宋之游

3.3 李白与杜甫的东鲁之游

第1章 安史乱后李白对高适和杜甫的态度

1.1 安史乱后李白对高适的态度

1.1.1 从李白诗看李白从璘案的真相

1.1.2 从璘案发后李白向高适的求助

1.1.3 浔阳狱后李白对高适人格的质疑

1.2 安史乱后李白对杜甫的态度

1.2.1 从李白诗安史乱后无寄杜诗说起

1.2.2 从李白寄友诗特点蠡测无寄杜诗之因

1.2.3 李白晚年处境与无寄杜诗之因

第2章 安史乱后高适对李白和杜甫的态度

2.1 安史乱后高适对李白的态度

2.1.1 永王璘案中高适对李白求助的无视

2.1.2 玄肃权争的历史环境

2.1.3 高适附势人格的选择

2.2 安史乱后高适对杜甫的态度

2.2.1 蜀中期间高适对杜甫的照顾

2.2.2 高适对杜甫欲回草堂无视的辨析

2.2.3 高适寄赠杜甫诗探析

第3章 安史乱后杜甫对李白和高适的态度

3.1安史乱后杜甫对李白的态度

3.1.1政治斗争牺牲者的共同命运

3.1.2 从杜诗看杜甫对李白的解读

3.1.3 李白逝世后杜甫对李白的思念

3.2 安史乱后杜甫对高适的态度

3.2.1 蜀中时期杜甫与高适的交往

3.2.2 吐蕃之乱中杜甫对高适镇蜀能力的质疑

3.2.3 高适去世后杜甫对高适的怀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李白、高适和杜甫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但学界对三人之间纠葛不清的复杂关系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本文旨在以文本分析和诗史互证为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安史乱后李白、高适、杜甫之间的关系进行立体化论述,揭开李白、高适、杜甫在安史乱后的生活关系史,更好地理解三位伟大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情感变化,分析安史之乱给诗人命运和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为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和安史乱前三人关系概述。本文以安史之乱的发生为历史背景,分析三人关系的变化情况,而三人之间的订交发生在安史乱前,概述安史乱前三人关系是分析安史乱后三人关系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章为安史乱后李白对高适和杜甫的态度。以李白为中心,分别分析安史乱后李白对高适的态度和李白对杜甫的态度。李白对高适的态度,主要以李白从璘案为切入点,探讨李白从璘案的真相和浔阳狱中李白向高适的求救,而高适没有救助李白,使得李白对高适人格产生质疑,从而绝交。对于李白对杜甫的态度,主要以安史乱后李白无寄杜诗为中心,从李白寄友诗特点和李白浔阳狱后的处境入手,分析李白无寄杜诗的原因,并阐释无寄杜诗并不代表李杜友谊的断裂。
  第二章为安史乱后高适对李白和杜甫的态度。本章以高适为中心,论述安史乱后高适与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关系变化情况。第一部分为安史乱后高适对李白的态度,主要分析在玄肃权争历史环境中,政治导向、附势人格、自保心态决定了他对李白求助的无视。第二部分为安史乱后高适对杜甫的态度,这一时期高适对杜甫有过热情的帮助,也有过对杜甫的看似冷淡,通过对高适寄赠杜甫诗歌的解读,分析因高适性格和职位变迁而导致高适对杜甫态度的变化情况。
  第三章为安史乱后杜甫对李白和高适的态度。此章以杜甫为中心,探讨安史乱后杜甫对李白和高适的情感态度,论述三人关系的变化情况。第一节为安史乱后杜甫对李白的态度,同为政治斗争牺牲者的共同命运,使得杜甫逐渐理解和同情李白。通过对杜甫寄赠李白诗歌的解读,看到杜甫对李白由单纯的仰慕到理解、同情、怜惜,并为李白鸣冤叫屈、打抱不平,对李白的思念贯穿了杜甫的一生。第二节为安史乱后杜甫对高适的态度,论述杜甫漂泊西南时期,对高适生活上提供帮助的感恩和认可,对高适政治方面镇蜀能力的质疑,以及高适去世后对高适的怀念,这是杜甫的重感情和耿介性格所决定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