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情境性理论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的研究
【6h】

情境性理论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来自于一个社会教育活动的思考

(二)来自于个人的专业知识及可获取资料的积累

(三)来自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改革之需

二、文献综述

(一)情境性理论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

(三)情境性理论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

(四)对已有文献的思考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幼儿同社会教育

(三)情境与情境性理论

四、研究的意义

(一)丰富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

(二)指导幼儿园实践工作

第1章 研究的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研究目标的确定

三、研究计划

(一)组建研究共同体

(二)发现和确认问题

(三)制定研究计划

(四)行动实施

(五)评价反思

第2章 情境性理论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的行动历程

一、理论准备

二、主题的实施

(一)大班“超市”主题实施

(二)中班“马路交通”主题的实施

三.评价与反思

(一)学习内容凸显与“生活世界”的关联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真实、开放的环境

(三)幼儿的学习“边缘化参与”、“行动化”

(四)教师角色的多样化

(五)情境性理论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存在的困难

第3章 研究的结论与研究的反思

一、研究的结论

(一)情境性理论提供了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策略

(二)中班社会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丰富认知、实践体验等步骤开展

(三)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丰富认知、幼儿创设实习场、实践体验等步骤开展

二、进一步的研究

(一)扩大情境性理论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的范围

(二)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三)相关研究的英文资料需要扩充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目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情境性理论以情境与学习、学习的发生与活动情境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认为学习是通过与共同体中的其它成员交往、互动、对话,在近乎真实或完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发生,“参与”就成了情境性理论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要素。学习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情感、态度、能力。在“参与”理念支持下的教育活动,关注的重心发生了逆转,从关心教师如何高质量地教转向幼儿如何有效地学习;由关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转变为对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学习环境的设计。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笔者深入南宁市S幼儿园,选取一个中班、一个大班作为研究对象,并与这两个班的教师、幼儿园的园长形成研究团队,共同学习情境性理论。在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反思、改进、再计划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以大班社会主题活动《超市》、中班社会主题活动《马路》作为行动载体,以情境性理论为指导,探索了为幼儿提供真实的任务、创设实习场,让幼儿通过边缘化参与学习等社会教育活动策略。
  在三个月的学习、理解、运用情境性理论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三条有效的实施策略:1.发现真实的情境,帮助幼儿获得社会认知;2.提供“专家”观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积累社会经验的途径;3.创设实习场,为幼儿提供运用社会经验的机会。我们发现情境性理论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可以改变教师“教”、幼儿被动“学”的状态,提高社会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但是也为幼儿园有效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大班的社会教育活动在运用情境性理论时会略有不同,其不同之处为:大班的实习场是师生共创,中班的实习场则由教师提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