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茅坤《汉书》评点研究
【6h】

茅坤《汉书》评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茅坤《汉书》评点概述

第一节 茅坤《汉书》评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茅坤《汉书》评点涉及的文本及其版本流传情况

第三节 《汉书钞》的文本特征

第二章 茅坤《汉书》评点的文学价值

第一节 “《汉书》以矩矱胜”:《汉书》总体风格批评

第二节 “得古人操符致用之略耳”:《汉书》文法特征批评

第三节 “文甚澹宕”,“语有烟波”:《汉书》语言风格批评

第四节 “求万物之情而务得其至”:《汉书》情感个性批评

第三章 茅坤《汉书》评点的史学价值

第一节 “引绳切墨”,“得《史》迁法”:《汉书》史书体例评论

第二节 善言军事,纵论古今:《汉书》历史事件评论

第三节 瑕瑜不掩,爱憎分明:《汉书》历史人物评论

第四节 崇尚“正统”,史为世用:茅坤史学思想讨论

第四章 茅坤《汉书》评点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汉书》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

第二节 茅坤《史》《汉》评点与明代中后期的文化复古思潮

第三节 从茅坤《汉书》评点看明代文化与汉代文化的对话

结论

附录一:茅坤《汉书钞》传记解题整理汇编

附录二:茅坤《汉书钞》章法评点整理汇编

附录三:茅坤《汉书钞》“崇祯本”书影示例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书籍评点之风,自明中叶而始盛。弘治、正德以后,小说、戏曲、诗文评点之作层出不穷。《汉书》作为史传散文的典范,有明一代,对之加以评选的作品数量众多,茅坤的《汉书钞》即是其中翘楚。茅坤作为唐宋派诗文作家,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史评点家,他批点《汉书》之作——《汉书钞》初刊于万历十七年,是一部兼具文学批评和史学评论双重性质的《汉书》评点类著作,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部分评语被同时期的史学家凌稚隆收录于《汉书评林》中。然而,长期以来,茅坤的《汉书钞》在其《唐宋八大家文钞》和《史记钞》光芒的掩盖之下,较少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
  论文选择茅坤《汉书》评点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与学术思潮,以《汉书钞》为中心,结合凌稚隆《汉书评林》和《茅坤集》中的相关文章,全面探究茅坤《汉书》评点的学术价值。
  论文由四章内容组成:第一章为茅坤《汉书》评点概述,概括介绍评点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版本流传情况及主要特征,为后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章为茅坤《汉书》评点的文学价值,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研究茅坤对《汉书》总体风格、文法特征和语言艺术的评析,揭示他渗透在评语之中的情感个性特点;第三章为茅坤《汉书》评点的史学价值,从史学评论的角度,讨论茅坤对《汉书》史书体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并简要分析他的史学思想;第四章为茅坤《汉书》评点的文化观照,立足于文化的视角,探讨《汉书》在明代的刻印与评点情况,重新认识茅坤及唐宋派的文化复古主张,并以《汉书》评点为例,探究茅坤如何实现明代文化与汉代文化的对话,思考其留给当今文史研究者的启示意义。
  论文在主体内容之外,另设置三个附录:附录一为茅坤《汉书钞》传记解题整理汇编,附录二为茅坤《汉书钞》章法评点整理汇编,附录三为茅坤《汉书钞》“崇祯本”书影示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