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比较研究——以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小学部和伊州乡村小学为例
【6h】

中美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比较研究——以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小学部和伊州乡村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及特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师生互动的内涵

(三)师生互动的特征

二、中美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观察及其比较

(一)课堂观察与访谈实录

(二)中国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观察

(三)美国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观察

(四)中美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比较分析

三、几点启示

(一)解决师生互动与班级教学之间的矛盾

(二)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对师生互动的限制

(三)课堂管理中,尽可能扩大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四)注重关怀,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行为,可以说,没有了师生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走进中小学课堂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已经具有师生互动的意识,并且把它作为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高等教育非常发达,源源不断向社会各界输送大量人才,推动美国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而美国的初等教育,虽然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但是美国学生在各种国际竞赛中总是被中国学生甩在后面。这让人很难将“不那么发达”的基础教育和他们“遥遥领先”的高等教育联系起来。美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师生互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中美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中美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找出我们和美国课堂中师生互动之间的差异,再结合自身国情国力、文化历史条件,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师生互动之路。
   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笔者从整理国内外己有的关于师生互动的文献资料入手,对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综合的评述,并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师生互动的内涵及特征。这是整个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师生互动相关概念的界定,阐述师生互动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部分,中美小学课堂帅生互动观察及其比较。这是本论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笔者通过对中国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小学部和美国伊利诺伊州香槟市Countryside School这两所小学进行观察并运用大量的课堂实例进行分析,描述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课堂中师生互动情况的现状。并根据自己调查研究的结果和教学理论己有的研究成果,从课堂讲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笔者感受等几个方面对中美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进行比较。
   第四部分,几点启示。这是本论文的难点。笔者在比较了两所学校的课堂师生互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几点启示和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