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占位效应与颅内压不一致病例探讨

摘要

目的:对颅内占位及颅内压不一致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寻找两者不一致的原因,并探讨其对手术指征的影响. 方法:对200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其头颅CT的占位效应及颅内压监测结果的差异,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发现容易产生差异的病种,并分析其对手术指征的影响. 结果:本组病例中出现了39例颅内占位及颅内压不一致病例.其中占位效应重(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CT示脑沟脑回消失,环池不清,有减压手术指征)而颅内压正常或稍高的情况常发生于"脑肿胀",其原因考虑:1、由于脑组织密度不同,相同的占位产生的颅内压力有差异,2、在压力一容积曲线的转折部位容易产生占位效应与颅内压不相符合情况,3、某些特殊病例,如脑脊液鼻漏严重患者,脑组织变"干",会造成"脑肿胀"假象,而实际颅内压监测结果却呈低颅压状态.以上病例根据颅内压结果选择保守治疗.占位效应轻而颅内压很高或持续上升常发生于脑千周围占位和静脉窦区占位。如对21例重度全脑室积血铸型患者行双侧脑室积血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后,有30%非脑疝患者、50%脑疝患者在引流通畅情况下颅内压再次上升且颅内压持续高于40mmHg,在对脑千周围减压后,颅内压可平均下降至27.6mmHg。对10例横窦硬膜外小血肿(<10ml)行颅内压监测,大部分病例出现颅压持续上升,脱水治疗无效,最终需手术治疗,术后颅压立即下降。仅部分非主引流静脉窦受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以上病例均考虑重要区域的动脉、静脉受压引起的颅内压升高,需行手术治疗。 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颅内占位及颅内压力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又会出现矛盾。占位效应重而颅内压轻的患者常见于"脑肿胀",占位效应轻而颅内压很高或持续上升常发生于脑干周围占位和静脉窦区占位。由于手术目的之一是为了缓解颅内高压,因此应该根据颅内压力而非占位效应来决定是否手术;但如果患者占位效应虽没有引起颅内高压,但导致了继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时,也应该考虑手术,以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