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复方甘草酸苷对暴发性肝衰竭保护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对暴发性肝衰竭保护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病机理及复方甘草酸苷(SNMC)对暴发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1)用D一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腹腔注射构建暴发性肝衰竭(FHF)的小鼠模型。观察SNMC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各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0)、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肝脏病理情况及小鼠存活率的影响;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2)将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和SNMC保护组(60只),A组和B组小鼠于给药后6 h全部断颈处死,C组于给药后6h,1d,3d,5d和7d各断颈处死5只,留取肝组织,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Fas,Fas配体(FasL)和天冬氨酸半光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3)选择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哈医大一、二院、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传染病院住院的暴发性肝衰竭病人(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共86人。其中治疗组每天静脉注射SNMC120ml,同时常规保肝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则仅用保肝支持对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一氧化氮(NO ),白细胞介素-6 (IL-6)的变化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1) 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可以构建暴发性肝坏死模型,SNMC大、中、小剂量组及不同给药时间组在降低酶学指标及血浆TNF- α、N0, ET-1, IL-6水平,改善肝组织的损伤程度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 01)。SNMC大、中、小剂量以小剂量较好,不同给药时间以同时给药较好,但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之间无显著意义(P>0. 05 ).模型组和保护组之间的存活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 01 )。电镜可见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改善.(2) SNMC治疗组随着SNMC治疗时间的延长,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由6h的32. 3%降至7d的5%(33.2±4.4 vs 26,6±4.7,t=-4.1P<0.01):Fas及caspase-3在A组有少量表达,Fasl。未见表达。B组Fas,Fasl配体及caspase-3、细胞色素c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加,C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少(80.1±11.3 vs 64.7±10.9,P(0.01:60.9±7.5 vs 43.1±7.8,P0.01;84.0±5.5 vs 72.3±5.2,P(0.01;58.5±3.8 vs 46.3±5.5,P<0.01)。(3)SNMC在降低酶学指标、改善肝功能情况及对有关炎症介质水平变化的影响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且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病情转归亦有非常显著的作用(p<0.01)。结论:(1)SNMC对小鼠暴发性肝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D一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所致的肝细胞病理性凋亡及坏死,并抑制各种因素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暴发性肝坏死的病死率。(2)肝细胞异常凋亡在小鼠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Fas/Fasl,系统活化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和线粒体在肝细胞凋亡中也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也证明SNMC对抑制细胞凋亡有一定作用。(3)SNMC对暴发性肝衰竭病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抑制各种因素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或缓解肝坏死的并发症,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