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6年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 >亲体小肠移植并发症的内镜与病理监测

亲体小肠移植并发症的内镜与病理监测

摘要

[目的]我院于2005年1月11日,实施一例亲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现生存16个月,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根据其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总结并发症的监测体会。rn [方法]患者男性.15岁,1年前因小肠系膜囊肿并肠绞窄坏死于当地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全消化道钡餐显示残留回肠8 cm。供体为患儿母亲,符合供体选择标准。供、受体均为“O”血型。HLA配型6个位点中4个位点相符。供体手术中切取120cm末段回肠。受体一期手术中将供肠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下静脉分支作端一端吻合;将供肠动脉与受体乙状结肠动脉分支作端一端吻合,供肠两端分别于腐壁造瘘口引出体外。术后,定期经肠造口行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术后一周内每3天1次,第2-3周为每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检查间隔,期间如发现小肠引流液增多、发热、腹痛和肠镜已发现肠粘膜改变时,增加肠镜监测次数以加强监测。每次肠镜检查取肠粘膜组织送病理学微生物学检查。rn [结果]术后前三周肠镜及病理检查正常;21天粘膜及粘膜下层见较多中性白细胞浸润。未诊断排斥反应;术后37天肠镜显示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绒毛结肠消失,表面见白色脓苔液。病理活检:未见粘膜。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和中等量纤维母细胞等增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1天发生发热、恶心、呕吐、造瘘口引流液增多、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经肠镜确诊后在原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采用激素冲击治疗9天,病情变化不大。改用OKT3 5mg·d-1治疗8天,症状、体征得到有效控制。一周后复查肠镜仍见移植小肠广泛分布红肿糜烂及白色疤痕,未见绒毛结构,肠壁覆大量白色粘液。病理活检:小肠粘膜部分糜烂,部分被覆柱状上皮,固有层见较多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丰,少量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固有层血管壁内外可见一些巨细胞,核大,核内可见巨大红染包涵体,考虑为巨细胞病毒感染。静脉使用更昔洛韦0.25 g/bid;阿昔洛韦0.2 g/tid治疗。术后71天肠镜见小肠粘膜轻度水肿.有散在性浅表溃疡和疤痕组织,小肠蠕动正常,粘膜红润,颜色正常病理活检:小肠粘膜崮有层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粘膜溃疡,溃疡底为肉芽组织。所见病变较前减轻少量CMV包涵体(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数量较前明显减少。使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29天.此后复查病理未见到CMV包涵体。术后121天肠镜检查:小肠粘膜红润,可见绒毛样结构,分泌物不多.内镜诊断:移植小肠粘膜炎症,病理活检:小肠粘膜表面上皮完整,同有层较多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轻度纤维化。未见CMV感染形态学改变。同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移植小肠大致正常。rn [结论] 小肠移植术后只有通过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有关排斥反应和CMV感染方面的诊断。是围手术期处理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