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2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6篇、会议论文145篇、专利文献3887篇;相关期刊1397种,包括中国宗教、法音、佛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104种,包括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等;宗教文化的相关文献由2814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无情、段云奎、周伟洲等。

宗教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6 占比:40.43%

会议论文>

论文:145 占比:2.14%

专利文献>

论文:3887 占比:57.43%

总计:6768篇

宗教文化—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琪
    • 摘要: 中国的石窟艺术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从长安(今西安)、洛阳起,至河西走廊到敦煌,再由此去往新疆、印度、中亚、欧洲等地区,最终形成辉煌的丝绸之路。经历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丝绸之路至今仍是经贸和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石窟处于丝绸之路的东端,这三个石窟对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石窟文化包含了欧洲雕塑文化、印度宗教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其中,欧洲文化以古希腊为基础,印度文化以佛教信仰为基础,两种不同的文化与历史悠久的儒家思想、汉唐文化杂糅在一起,演变、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石窟文化。三大石窟中开窟最晚的是龙门石窟,其于488年开始建造[1]。龙门石窟佛像造像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稍有区别,其以古阳洞、宾阳洞和奉先寺等为代表,石刻佛像及其艺术形象的价值值得探讨。
    • 张远博; 柳肃
    • 摘要: 湘西苗族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在各文化板块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宗教文化体系。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湘西苗族的传统宗教和祭祀文化也存在着较为鲜明的文化特色。本文基于宗教文化视野,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湘西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展开研究,详细论述在祭祀文化影响下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的布局与装饰特征,阐述其历史价值,并提出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对策。
    • 王公明
    • 摘要: 探索皮尔斯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泉州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基于泉州宗教文化的特征分析,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元关系和三分法理论,构建泉州宗教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将宗教文化符号应用在造型、功能、结构、色彩、材质等产品设计要素中。最后以开元寺镇国塔为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 姜磊
    • 摘要: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和对抗是贯串世界历史的主轴之一。从本质上说,高加索问题正是这种冲突的一种现实显影。高加索问题的形成具有错综复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其在20世纪末的井喷式爆发与俄罗斯社会生态巨变、各民族人口增长严重失衡、高加索地区穆斯林身份认同增强,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内宗教信仰转型等因素密切相关。高加索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其在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俄罗斯的宏观社会文化语境,也与外部势力介入程度息息相关。文明冲突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平与冲突交替的局势仍将会是高加索的社会常态。
    • 朱霞
    • 摘要: 宗教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人文资源,不仅传承着历史,也延续了城市的文脉,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城市宗教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究。文章以大同华严寺为例,对宗教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进行简述,对华严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采取文物与宗教相结合的方式,将宗教文化遗产保护与互联网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同时加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落实具体的保护工作,最终对华严寺进行活化利用探索,以此来分析未来的发展前景,完善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 张靖宇
    • 摘要: 中国北方草原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辽(907—1125年)纵横草原、大漠与传统汉地,积极汉化并发扬佛道儒教法,对中国北方的经济、文化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辽亡后身居云南大山深处的契丹后裔们,仍然保留着部分辽时契丹人的佛、道、儒教信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属于自己的宗教文化特色,同时他们的聚居区域亦留有与辽时契丹人不同的捺钵文化遗存。通过对云南契丹后裔宗教文化存续和捺钵遗存现状的研究,可以完善并丰富云南地区契丹后裔研究理论成果,推动云南契丹后裔族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
    • 马国强
    • 摘要: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晋南元代寺观壁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是遗留至今最早的寺观水陆壁画。壁画的精华部分主要集中在腰殿,其内容以三教合一的水陆壁画为典型代表。青龙寺传统壁画在宗教文化与艺术、世俗文化、艺术造诣方面不仅体现了对唐宋壁画艺术传统的传承,其在独特的画面构图与布局形式上、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描的表现力上、在装饰性勾线填色的色彩技法应用上更是明清后世水陆壁画、寺观壁画创作的经典范式。
    • 刘儒
    • 摘要: 唐代道教素有重视音乐的宗教传统,道士群体既会器乐演奏,又会声乐唱诵。道士群体作为道教音乐的承袭者,其被训练成为身怀器乐演奏技能的专家,擅长演奏打击类、吹管类、丝弦类等器乐。通过对唐代诗文、墓志、笔记、道经等文献的考证,全面展现道士所掌握的器乐元素种类,挖掘唐代道士与巫觋群体所掌握的祀神器乐种类范围、表现功能之异同:巫觋祀神音乐功能仅表现出娱神、娱人特性,而道乐中修身养性的自娱功能完全没有体现;巫觋比道士更为愿意接受琵琶、胡琴胡乐的器乐元素,而信仰本土宗教的道士更亲近中原传统乐器。透过上述考察,呈现出巫道两者之间音乐形态及宗教文化之深层渊源。
    • 肖盈盈; 韩中罡
    • 摘要: 油画既要有文学的血液,又要有生活的基础,艺术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本文从俄裔法国画家马克·夏加尔为研究起点,论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对爱情的浪漫想象,对个人信念的坚守,总结了夏加尔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达。以夏加尔具体作品为载体,阐述了夏加尔绘画中的独特的用色技巧,分析了夏加尔的绘画思维,及内心情感的表达,去探讨夏加尔不平凡的艺术生涯,及他独特的绘画语言。
    • 张国花
    • 摘要: 基督教堂最初是从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在近代开始大规模涌现基督教堂,在同当地建筑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下,形成了更具特色的基督教堂建筑.基督教堂建筑中西方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西方建筑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不断发展中,基督教堂的建筑设计手法逐渐多元化,是反映典型传承与创新设计的表现载体.但是我国关于基督教堂建筑的研究较少,如何深层次挖掘基督教堂的艺术特色,对于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就山西近代基督教堂建筑的艺术形态展开分析,并多角度剖析其中的问题,寻求合理措施予以优化,助力当代建筑艺术创新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