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协同萃取

协同萃取

协同萃取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1485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湿法冶金、稀土、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金属溶剂萃取国际研讨会、首届全国贵金属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届湿法冶金及第三届有色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等;协同萃取的相关文献由677位作者贡献,包括韩维和、曾理、张贵清等。

协同萃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485 占比:99.60%

总计:61734篇

协同萃取—发文趋势图

协同萃取

-研究学者

  • 韩维和
  • 曾理
  • 张贵清
  • 董彦杰
  • 张安运
  • 曹佐英
  • 李青刚
  • 关文娟
  • 刘松愈
  • 包伯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美旭; 孙志敏
    • 摘要: 普遍的稀土分离采用一种萃取剂萃取,其萃取率较低,为提高稀土萃取率使其资源最大化利用,本文采用P204-N235混合共同萃取体系来萃取氯化钇和氯化钆的混合稀土料液,通过研究P204-N235相比、P204-N235体积比、震荡时间、P204-N235协同萃取氯化钇与氯化钆水相初始料液PH值及稀土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P204-N235协同萃取稀土当P204-N235相比为3∶1、P204与N235萃取剂体积比为1∶1、震荡时间为10 min、P204-N235协同萃取氯化钇与氯化钆水相初始料液PH值=3、稀土离子浓度为0.1 mol/L时可强化稀土的萃取效果。
    • 王德卿; 王海北; 谢铿; 王子豪
    • 摘要: 针对磷酸三丁酯(TBP)-FeCl_(3)萃取体系从镁锂比高的盐湖卤水分离锂镁工艺中存在的反萃酸度高、再生有机相试剂消耗大等问题,筛选出添加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的协萃体系。探究了有机相组成、Fe/Li摩尔比、萃取相比等因素对盐湖卤水中锂镁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有机相组成为40%TBP-20%D2EHPA-40%260#溶剂油、Fe/Li摩尔比为1.5、相比O/A=2的优化萃取条件下,单级Li^(+)萃取率达78.56%,锂镁分离系数达46.26。使用水作为洗涤剂及反萃剂,优选了洗涤相比O/A=60及反萃相比O/A=20,单级洗涤及反萃阶段锂镁分离系数分别为46.26和22.97,取得了较好的锂镁分离效果,可为后续扩大试验与工业设计提供依据。
    • 李一凡; 宋永辉; 曾鑫辉; 张新未; 王一帆; 陈嘉璐
    • 摘要: 采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N263)-磷酸三丁酯(TBP)-正辛醇-磺化煤油协同萃取体系从金矿氰化废水中富集和回收有价金属。主要研究了N263与TBP的浓度、振荡时间、水相初始pH值、相比(O/A)对铜氰络合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及协同萃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采用N263(20 vol%)-TBP(15 vol%)-正辛醇(10 vol%)-磺化煤油体系,在室温、O/A值为1、pH值为10、混相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铜离子的单级萃取率可达到98.9%,饱和萃取容量为19576 mg/L;饱和负载有机相经1 mol/L NaOH+5 mol/L NaSCN溶液反萃,在相比(O/A)值为2的条件下,单级反萃液中Cu离子浓度可达到23000 mg/L,可实现废水中铜氰络合离子的有效富集;萃取过程中铜氰络合离子优先与TBP结合从而失去亲水性,随后再与N263阳离子发生离子缔合反应进入有机相。
    • 王玉军; 张青瑞; 李一馨; 刘梦婷; 常国璋
    • 摘要: 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分别计算了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丙基酮、甲基戊烯酮与苯酚、邻苯二酚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甲基戊烯酮与正戊醇协同脱除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采用Aspen plus建立萃取塔模拟进行验证,废水中含苯酚3834 mg?L-1、邻苯二酚2665 mg?L-1;甲基戊烯酮与正戊醇质量比为6:4、萃取级数为2,质量相比10.51:1时便可使总酚浓度降至300 mg?L-1以下;为进一步降低总酚浓度,确定萃取级数为4、质量相比12.92:1(体积比10.85:1)的条件下可将废水中总酚浓度降至50 mg?L-1以下;苯酚、邻苯二酚的脱除率分别为99.94%、98.21%,显著提高了多元酚的萃取效果.
    • 卿家林; 张贵清; 曾理; 关文娟; 巫圣喜; 李青刚; 曹佐英; 武新生
    • 摘要: 采用新型协同萃取剂P204/4PC从含少量镍钴钙的硫酸镁溶液中选择性萃取镍和钴,考察了萃取剂浓度、平衡pH值等因素对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绘制了萃取、反萃取等温线,并进行了串级模拟萃取?反萃取全流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204/4PC协同萃取剂能从硫酸镁溶液中选择性萃取镍钴,实现镍钴与钙镁的高效分离以及镍钴的高倍富集回收.模拟串级全流程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含镍1.68 g/L、钴0.10 g/L、镁15.68 g/L和钙0.11 g/L的料液,采用组成为0.25 mol/L P204+0.5 mol/L 4PC+磺化煤油的有机相经5级逆流萃取?1级洗涤?6级反萃取,萃余液中镍和钴含量均小于0.01 g/L,镍和钴萃取率均达到99.5%以上;反萃液中镍和钴浓度分别达到40.4 g/L和1.8 g/L,杂质钙和镁浓度分别为0.02 g/L和0.09 g/L,全流程钙镁除去率分别达到99.97%和99.36%.
    • 武志伟; 孙志敏
    • 摘要: 本文用P507和N235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萃取氧化钕和氯化钆的混合稀土料液.通过研究萃取体系,协同萃取剂的配比,振荡时间及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507与N235的体积比为1∶1、振荡时间10min、相比3∶1时,协同萃取体系具有最佳萃取效果,萃取率可达90%;红外表征中萃取相出现的特征峰,可定性说明萃取反应的发生.
    • 蔡圆圆; 马立文; 席晓丽
    • 摘要: 从钼的多元素体系中协同萃取钼有更好效果.综述了协同萃取法在不同含钼多元素体系中萃取钼的研究状况,主要涉及钼-钨、钼-铁/铝/镍等体系及钼-钒体系,阐述了协萃机制及酸碱耦合作用和疏水效应对协同萃取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萃取技术的应用状况,展望了协萃体系的发展前景.
    • 彭科波; 高利坤; 饶兵; 龚志辉; 沈海榕; 高广言; 何飞; 张明
    • 摘要: 介绍了全球的钒资源的主要分布、储量情况及其市场供需与应用状况.从中心结构、有效基团与空间效应、离子交换协同萃取三个方面综述了机磷(膦)类萃取剂的萃钒机理及其近年来萃钒的新型磷(膦)类萃取剂的研发与应用进展,指出了新型磷(膦)类型萃取剂的研发、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协同萃取是目前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了酸性磷(膦)类萃取剂萃钒、中性磷类萃取剂萃钒和其他新型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不同萃取体系的萃钒机制.分析认为有机相的损失,萃取和反萃钒的步骤,萃取和分离时间较长,出现乳化现象等是当前萃取钒体系普遍存在的难点.因此需要不断开发新型高效萃取剂,发展清洁绿色萃取技术,在原萃取剂的基础上利用协同效应,探索新的萃取剂组合方式,更好地推进中国钒工业的发展.
    • 王婷; 孙志敏; 武志伟
    • 摘要: 本文用P204和TBP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萃取氯化铈的混合稀土料液,主要研究目标是如何从氯化铈稀土溶液中高效率萃取分离稀土元素,更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更为纯净的稀土元素,研制了新的协同萃取体系,是一项成熟的绿色环保工艺即P204-TBP体系,可直接用于稀土的萃取,回收稀土元素,实现循环利用.本实验的有机相为P204和TBP的混合试剂,水相为氯化铈溶液,通过观察萃取体系中P204的用量、振荡时间、相比以及稀土铈的浓度等因素对萃取铈的影响,得到P204和TBP所占比的具体分析数值.
    • 张文凯; 龚元琳; 高凯歌
    • 摘要: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与单烷基磷酸酯(P538)作为协同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模拟湿法磷酸溶液中萃取Fe3+,研究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萃取相比、萃取温度对Fe3+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为25 min、萃取剂浓度为2 mol/L、萃取相比为2:1、萃取温度为25°C时,铁的单级萃取率最高可达91%,较同条件下单一萃取剂P204和P538萃取率提高约20%,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高浓度磷酸中杂质铁离子的净化具有重要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