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医疗服务利用

医疗服务利用

医疗服务利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财政、金融、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57085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中国医疗保险、卫生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卫生政策研究论坛、2008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制度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等;医疗服务利用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杏元、唐景霞、崔斌等。

医疗服务利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7085 占比:99.96%

总计:557317篇

医疗服务利用—发文趋势图

医疗服务利用

-研究学者

  • 顾杏元
  • 唐景霞
  • 崔斌
  • 张研
  • 毛璐
  • 王丽莉
  • 王翌秋
  • 谢世发
  • 郑艳楠
  • 刘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新鹏
    • 摘要: 目的:研究城乡医保统筹对农村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运用线性概率模型(LPM)、非线性Logit模型和截面倍差法对研究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医保制度城乡统筹能够显著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利用居住地医疗服务的概率;针对不同流动范围的农村流动人口,城乡医保统筹对于市内跨县和省内跨市的群体实施效应更明显;对在非居住地参保的农村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及建议:在城乡医保统筹进程中应重点关注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群体,逐步提高医保制度统筹层次,渐进式消除医保制度的区域性壁垒,改善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的福利效应。
    • 曾雁冰; 罗贝; 方亚
    • 摘要: 目的了解退休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基于模糊断点回归模型,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2015年数据,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分析退休对门诊服务、住院服务、自我治疗以及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并分析退休对老年人的健康、健康行为、收入和时间成本的影响机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44个男性老年人样本,退休率在60岁出现了明显跳跃。门诊服务利用方面,退休减少了14%的门诊放弃率,看医生的次数每月增加0.3次以上,门诊就诊率提高14%,门诊自付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增加42.3%。住院服务利用方面,退休使得放弃住院率增加13.4%。自我治疗方面,退休后男性老年人自我治疗总费用和自付费用显著增加。医疗服务满意度方面,退休后的老年人降低了对本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方便程度的满意度。从影响机制上看,退休后个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自评健康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退休后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患慢性病病种数量增加9.8%、患抑郁的风险增加9.1%、自评健康下降49.8%。退休后社交参与率和吸烟概率显著上升。退休后随着时间成本变化私营部门员工门诊放弃率、住院放弃率相较于公共部门显著下降。结论退休后男性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呈上升趋势。退休通过对健康和健康行为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就医时间成本来促使个体提升医疗服务利用。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提高就医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以及满意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关注劳动者和退休人员身心健康,保障不同部门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加强健康教育以促进健康行为,为推动健康老龄化、保障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 杜莹莹
    • 摘要: 从健康公平视角入手,以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依托,从资金筹集、医疗服务利用和保障结果三个方面考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公平,分析表明致力于促进城乡居民健康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能面临形式公平大于实质公平的结果。提出建立缴费贡献与缴费能力关联的筹资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渐进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统筹层次,构建有机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优化路径。
    • 杨蓉; 李浩淼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照料模式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改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以亲情模式为对照,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自我照料模式和商业模式下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概率和利用程度,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我照料模式和商业模式下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及时性。结果:Heckman两阶段模型逆米尔斯比率不显著,说明不存在样本选择偏差。Probit模式显示,与亲情照顾模式相比,商业模式照料下的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率(β=-0.241,P=0.004)和住院服务利用(β=-0.203,P=0.010)显著降低。同亲情模式相比,商业模式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及时性没有显著影响,但自我照料模式显著降低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及时性(OR=0.176,P<0.001)。结论:应注重对商业照料模式的良性引导和发展,且不能忽视亲情模式的重要性,应对亲情模式照顾者给予支持,同时,对农村地区照料体系的完善应予以重点关注。
    • 朱铭来; 王恩楠
    • 摘要: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其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因此,居民医保是否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减轻其医疗负担需要着重探讨。以政府向居民医保支付的财政补贴作为切入点,随着国家对居民医保补贴的增加,门特病患者的并发症数量显著减少,居民自付医疗费用和实际自付比例却逐渐增加。这说明在此过程中虽然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医疗负担并未减轻。通过进一步分析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可知,该结果可能与诊疗过程中居民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保报销待遇而发生转移住院的行为有关。因此,完善居民医保制度时须着重调节筹资比例,使其与居民自付医疗费用比例下降相适配。
    • 朱涵涵
    • 摘要: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两期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DID)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健康状况一般的农村居民的门诊利用率和农村中等收入家庭的住院总费用,对健康状况良好和不好的农村居民以及农村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提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实行省级统筹和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政策启示。
    • 王晓旭; 梁艺琼; 张耀光; 徐向东
    •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信息联通的现状,量化分析信息联通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利用二、三级公立医院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和医疗卫生机构年报数据,评估医院信息联通现状,以及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超过60%的纳入研究的二、三级公立医院具备了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联通共享的条件。其他控制因素不变,相比于未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联通的医院,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或同一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医院的门诊服务量更高(P<0.05)。结论医院信息联通成效显著,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可提升医疗服务利用
    • 陶晓萌; 曾雁冰
    • 摘要: 目的:分析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对高龄失能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在社会生态理论基础上构建两部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保险与门诊医疗服务就诊概率呈显著正相关,新农合对高龄失能老年人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较住院更为显著,养老保障能够显著促进失能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日常无人照料的失能老年人平均住院概率低,但是条件期望费用与非条件期望费用均相对较高。结论:建议持续加大对失能老年人的医疗与养老保障支持力度以缓解其医疗负担;重点加强对经济状况较差和无人照料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帮扶与健康管理,以有效满足其医疗服务需求。
    • 张宇微; 陈家应; 张兵; 邱鹏; 王萱萱; 石金楼
    • 摘要: 目的: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和费用负担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以门诊和住院补偿人次、次均费用及住院患者机构流向为分析指标,分析研究队列在2010-2018年间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在医疗服务利用上的不公平性得到缓解,但在费用负担上的不公平性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医保政策对规范居民就医秩序的作用仍较弱。结论:建立约束机制,强化医保对规范就医行为的作用;调整筹资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公平性;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 吴菁; 李锐; 鲁佳倩
    •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均等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健康差距。方法:本文基于2016年-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各类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策文件,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为视角,采用三重差分法(DDD)考察均等化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不同收入群体间健康差异的影响。结果:(1)相比中高收入群体,省级统筹后低收入群体患慢性病概率显著下降约6.80%,表明省级统筹政策缓解了收入差距所带来的健康不平等状况;(2)低收入群体主要通过提高就医概率和身体锻炼频率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对改善低收入群体健康状况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3)省级统筹后,退休职工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更高。结论:建议逐步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进社会公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