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医患互动

医患互动

医患互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一般理论、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666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健康大视野、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18年全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术年会等;医患互动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凌平、陈志勇、陈通益等。

医患互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666 占比:99.42%

总计:18775篇

医患互动—发文趋势图

医患互动

-研究学者

  • 陈凌平
  • 陈志勇
  • 陈通益
  • 印荷杨
  • 赵俊
  • 刘文娟
  • 叶尘宇
  • 宋嘉颖
  • 张建
  • 张超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沛; 陈宇杰; 范春霞
    • 摘要: 元非人化是指内群体持有的外群体对本群体非人化的信念。医患互动中,患者因医方对其非人化而产生元非人化信念(包括微妙元非人化信念和公然元非人化信念),此举容易引发针对医方的攻击倾向。在遭受微妙非人化后,自尊水平越高的患者攻击倾向会有所增强;与此同时,患者的公然元非人化信念在影响社会身份威胁、互换意愿以及对医方的非人化信念后,容易导致对医方的攻击倾向。通过树立医务人员人性形象、提高患者人性化体验、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积极人性化接触,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可以抑制患者的元非人化信念对攻击倾向的激发,减少潜在的医患失谐。
    • 陈涵琳; 项盈如; 高媛; 张萌; 及崇岩; 黄仙红
    •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杭州市住院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行为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和机制,为提高杭州市住院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积极性、有效性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参考成熟量表后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杭州市二、三级医院的75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住院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参与决策自我效能、医患互动与其参与医疗决策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不同家庭月收入、住院科室、过去一年住院次数、本次入院决策方案制定方式的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行为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行为与其对医生的信任水平呈负相关;与其自我效能和医患互动呈正相关(P<0.01)。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和自我效能直接影响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行为,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373、0.358(P<0.001);医患互动在对医生的信任水平、自我效能与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较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89、0.328(P<0.001)。结论:医患互动的中介效应可以促进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行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医疗卫生机构应以患者为中心,优化住院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途径,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互动能力和意识的培训,切实提高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行为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 周雪; 姜枫; 王娟; 李雪梅; 王禹; 师东菊
    • 摘要: 目的:检验医患沟通互动中医生的心理安全感现状以及对职业召唤和防御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参与调查医生与患者沟通互动时的心理安全感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召唤(β=-0.134,P<0.05)与防御医疗行为(β=-0.228,P<0.01)。结论:为避免医疗风险和诉讼,在医患沟通互动中,医生普遍存在心理不安全感。心理安全感与职业召唤之间的关联并不清晰。为防范不确定纠纷和诉讼,医患沟通时的低水平心理安全感会增加医生实施防御医疗行为。
    • 张昊; 徐子义; 祝航宇; 黎淑琪; 尤俊宜
    • 摘要: 针对佛山市病患对互联网医疗的选择情况、使用情况及使用意愿开展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并使用克隆巴赫系数、KMO值和Bartlett值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加权量化出互联网医疗各方面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佛山市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使用率较低,病患不使用互联网医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就诊得不到保障,大多数病患认为互联网医疗平台操作过于复杂。研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优化平台建设和优化平台保障的建议。
    • 陈曦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和伤医事件频发,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备受关注。弗利和帕拉迪斯的信任修复话语模型为医患话语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以该模型对纪录片《中国医生》中的医患互动话语为语料进行分析,对医患信任关系构建中话语的信任维度、话语策略及言后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冲突。
    • 韩坤
    • 摘要: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患者痊愈期望及实际诊疗现实之间的矛盾,发现医患双方是通过社会互动,在医疗情境中确立自己的身份、互动关系及地位。患者希望通过诊疗获得回归社会互动的“痊愈”,而训练有素的医生只专注于“疾病”本身。医患双方均在互动中希望掌握更多信息,获得主导地位。不同的叙事文化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引导集体决策和判断,影响医生和患者的行为,从而导致医患矛盾。医生和患者如果能够加强理解,更好地在互动中创造出适合双方的社会情境,才能提高沟通效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王专
    • 摘要: 打开各种传播媒介,"有温度"的使用已成流行之势。如:(1)一个个有温度的善举,一次次有耐心的帮助,让老年人的数字生活有了坚实的依靠。(《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1日)(2)互联网阅读时代,面对受众不同偏好,时代的记录者们更须用心用情用功,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自己代入生活、把道理变成故事,用有态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作品为时代立言、作历史注脚。(新华网2020年11月07日)(3)这支服务队由眼科医生陶勇和北京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期望通过引入服务理念,增强医患互动,让医院更有温度。(《北京日报》2020年11月04日)
    • 崔婧晨; 张普洪; 娜地拉·多里坤; 王培玉; 史宇晖
    • 摘要: 移动健康成为慢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及日常护理可通过基于移动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实现科学的、连续的和针对性的患者管理.移动平台最大的特点可随时随地建立互动关系,比如根据需求进行预约提醒、血糖高值预警、医患即时沟通等,大大提高医患沟通效率,优化医患关系.本文对短信服务、即时通讯软件以及手机应用程序3种医患互动类移动平台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移动健康平台的开发推广、干预试验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 曹博林
    • 摘要: 互联网医疗是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医疗模式,而线上医患交流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一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医患交流受到广泛关注,开始成为人们重要的医疗补充方案.基于对线上问诊医生和患者的深入访谈,按照医患扮演的核心角色及患者参与度的高低,可将线上医患交流模式分为家长式、消费式、咨询式以及协商式4种类型.家长式交流模式延续了传统线下医生主导的逻辑,以疾病为中心,以解决疾病问题为导向,患者参与度较低;消费式交流模式同样以疾病为中心,但患者的参与度增强,主体性得到提升,医患之间的权力关系更为平等;咨询式交流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医学人文主义,重视医患沟通与医患关系;协商式交流模式则是一种趋于理想化的医患平等交流状态,以患者为中心,且患者参与度较高.线上医患交流拓展了疾病问诊效果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医患交流模式带来的线上问诊效果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患者满意度、患者疾病治愈效果、患者健康素养提升以及健康行为促进等维度,而患者期待、医生转变、技术赋权以及互联网环境是导致问诊效果差异的具体机制.
    • 张研; 张耀光; 项晨锴
    • 摘要: 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催生出健康管理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居民健康管理平台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典型形式,更多依赖于信息化市场的开发,目前其功能定位是信息技术切入健康服务领域的功能性补充,其切入点主要为健康数据采集、关键指标处理、医患信息互动3个方面.基于国内市场各类健康管理平台的功能体验,可以将其分为综合型、垂直型、社区型3个大类.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和多样化的数据分析构建起居民的健康自我管理环境,而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与行为干预是实现健康管理效能的内核.凸显健康管理平台的特异性定位,以及完善健康管理平台的生态建设,是未来健康管理平台发展的核心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