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区域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0317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环境经济、中外企业家、职教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委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年会、2010年亚太青年通信与技术学术会议等;区域均衡发展的相关文献由1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军、马树超、代明等。

区域均衡发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317 占比:99.78%

总计:70474篇

区域均衡发展—发文趋势图

区域均衡发展

-研究学者

  • 张小军
  • 马树超
  • 代明
  • 张广奇
  • 张晨
  • 焦宏伟
  • 陈嵩
  • 龚坤涛
  • 丁贞栋
  • 余丽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良敏
    • 摘要: 48万,2O21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创下60年来新低这意味着人口峰值可能提前到来,即将进入负增长通道。这一重大变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人口问题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无论是过去生产力低下时强调“人多力量大”,还是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抑或是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三孩”政策的推出。
    • 徐剑锋
    • 摘要: 山海协作战略实施20周年,在促进浙江省内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发展新时期以来,随着发展的环境变化,山海协作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要求,取得新成效。
    • 李金锴; 钟昌标
    • 摘要: 本文基于融合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衡量2005—2017年市域、省域和省际城市空间结构,探究其对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层面,单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实现城市均衡发展,但当城市人口规模高于519.93万人、人口密度高于238人/平方千米时,多中心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城市均衡发展;省际层面,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够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均衡发展。通过替换空间结构衡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城市地表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仍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市域(省域)层面,单中心(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缩小市辖区和外围地区(大城市和小城市)工资收入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市域层面,单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知识溢出效应和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省际层面,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 田莉; 夏菁
    • 摘要: 区域—城乡发展失衡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所面临的巨大现实挑战。文章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借鉴公平发展观,对国土空间规划引发的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场景进行界定,并以安徽省为例,从区域、流域与城乡三个具体场景对由空间规划引发的土地发展权权益失衡问题展开实证分析,进而提出基于区域均衡发展的“计划轨+市场轨”与基于城乡均衡发展的“集体土地赋权+发展权益均等”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
    • 何寿奎; 简东涵
    • 摘要: 厘清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及其耦合协调性,有利于优化高技术研发空间布局和数字产业发展战略,更好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以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并且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低-低聚集,中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呈现高-高聚集;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且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进一步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在二者之间。建议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低-低聚集和聚集性不显著的地区,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国家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加快高质量发展时,要重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 余丽生; 楼蕾
    • 摘要: 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结合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通过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推动实现区域财力的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浙江省也存在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和地方政府负债能力的地区差异,影响政府综合财力的均衡。按照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浙江省应进一步加大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统筹,以均衡地区财力,加快推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 王婧妍; 赵群; 冒荣
    • 摘要: 文章参照基尼系数方法,提出了基于人口数的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的概念,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了有关计算。结果表明,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全国普通高校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基于人口数的省际分布均等度都有所提高。突出问题在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巨大与省域内基于人口数的市际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偏低,后者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过于集中在大城市而忽略了中小城市。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所强调的竞争型途径和集聚性效应。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应重视补偿型途径和辐射性效应。
    • 金燕芝; 张克荣; 姜亮宇; 侯有信
    • 摘要: 结合安徽省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情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0—2019年安徽省影响农民收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农民收入水平变化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形成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地区经济发展因子和第三产业发展因子对农民收入起到正向作用,而农业机械发展均衡因子、当地基建和农业支持因子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不显著;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积极促进作用。据此提出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建议:以地区带动的方式改变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构建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推动乡村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第三产业带动城镇化水平提高。
    • 张玲
    • 摘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途径之一。贵州省特殊地貌和大量农村人口使其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重抓区,大力推动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贵州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各城镇间发展不均衡、经济水平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和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贵州省需要以点及线到面协调区域均衡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加强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户籍医保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贵州省当下新型城镇化发展难题。
    • 刘建湖
    • 摘要: 现代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产业,促进我国流通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区域均衡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以"双循环"发展战略为背景,解析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阐述现代流通产业区域均衡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并探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下我国现代流通业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路径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