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山

北山

北山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中国文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等;北山的相关文献由89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驹、余吉远、杨建国等。

北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4 占比:96.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6 占比:3.46%

总计:462篇

北山—发文趋势图

北山

-研究学者

  • 王驹
  • 余吉远
  • 杨建国
  • 李文明
  • 王国强
  • 徐学义
  • 杨合群
  • 苏锐
  • 赵国斌
  • 史冀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琼辉
    • 摘要: 2022年时逢壬寅年,金虎迎春,在汉口东西湖区,有三个与“虎”相关的地名。湖区怎么会有“虎”呢?为此,到东西湖寻访老人,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到一些传说。睡虎山东西湖柏泉街的西北角有座山,名叫“睡虎山”。原来这里一片沼泽,根本没有山,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以后,突发奇想,即移北山填南海。他不顾百姓劳役之苦、饥寒之困,强迫民众挑北山之石,去挡南海之水。
    • 廖维能; 庞运权; 聂舒静
    • 摘要: 北山铅锌、硫铁矿床是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MVT)型铅锌矿,近几年的深边部勘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新增资源储量达大型。文章在以往找矿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的分析,发现张性断层带、层间破碎带和岩性组合为北山铅锌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对矿床找矿远景进行分析后,探讨找矿方向。
    • 司豪佳; 陈百磊; 刘甲成; 王旭
    • 摘要: 黑山北金矿位于甘肃北山成矿带南缘,属次生石英岩型铁矿床。矿体赋存岩性为次生石英岩,呈不规则的脉状及似层状。通过研究黑山北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为区域上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勘查提供帮助。
    • 智超; 陈镇海; 曹恒; 鲁光荣
    • 摘要: 703东金矿是甘肃北山北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资源前景在中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为北山同类型金矿的寻找提供了思路。主要认识有:①根据703东金矿找矿实践,在中酸性岩体金弱异常区通过1∶10000土壤测量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②金矿体主要受岩体和构造系统联合控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深部加厚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穿过深部地壳侵入浅部后,流体出溶从而形成703东金矿。③扫子山地区后续找矿工作应重视相似岩体内金弱异常区金矿的寻找,在北山中酸性岩浆岩分布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金弱异常应该值得重视。
    • 卜涛; 王国强; 黄博涛; 董增产; 过磊
    • 摘要: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带内存在多个前寒武纪微陆块,对这些前寒武纪微陆块的正确认识,是造山带构造格架划分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选取北山北带明水地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进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84±2.7Ma,揭示北山北带存在新元古代基底岩石;全岩样品具有高SiO 2(72.22%~74.06%)、富碱(7.50%~8.33%)、高Zr+Y+Nb+Ce含量(567.6×10^(-6)~644.7×10^(-6))和10000×Ga/Al值(2.71~2.81),低Al_(2)O_(3)(12.39%~12.95%)、MgO(0.40%~0.54%)、CaO(0.91%~1.38%)的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K、Th、U,亏损Sr、Nb、Ta、P、Ti;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锆饱和温度计算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824~859°C;以上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锆石ε_(Hf)(t)值介于-19.55~-13.81之间,均为负值,单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1.56~1.33Ga,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02~1.65Ga,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为A1型花岗岩,属于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孤梁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可能是北山地区最早响应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花岗岩浆记录。
    • 陶光活; 李晓峰; 陈文良; 陈薇; 卢刚; 郝晨; 潘硕; 武康宁
    • 摘要: 北山造山带南缘野马泉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三个井组)在时空上构成独特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大量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交互出现为主要特征。测得三个井组玄武岩、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8±3.9 Ma、402.3±1.8 Ma,为早泥盆世。其中,玄武岩具有富铝、高钠、低钾及钙碱性系列的特征。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母岩浆来自于地幔的部分熔融,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反映其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流纹岩相对富硅和全碱,贫TiO_(2)和MgO,以及较低的Al_(2)O_(3)值,具有较典型A型花岗岩类的特征,为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底侵基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早泥盆世三个井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北山造山带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代表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后转换为拉伸构造演化阶段,表明从早泥盆世开始,不断隆升的山系前陆出现局部引张下陷形成山前裂陷带,对研究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 张善明; 王根厚; 赵士宝; 李海军; 梁新强; 胡二红; 刘瑞钦; 张克俭; 王跃飞
    • 摘要: 明确与岩浆活动有关矿床的成因类型,认识岩浆-热力构造及其控矿作用,并开展分类和模型化研究,进行矿化富集中心圈定及找矿预测,是在岩浆岩控(成)矿地区开展找矿勘探的关键工作之一。北山内蒙地区经历了长期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演化,与岩浆侵入有关的成矿作用强烈且广泛,但关于岩浆侵入与成矿、岩浆-热力构造特征及控矿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并补充近几年大量矿产地质调查或找矿勘探所获得的新资料、新认识,将北山内蒙地区主要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划分为3类:岩浆热液蚀变带、侵入接触叠加应力构造蚀变带、岩浆成矿系统热力构造体系,并以开展过1∶10000构造-岩相填图及找矿勘探工作的3个矿区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岩浆-热力构造作为一类地质异常,具有异常显著性和找矿有效性,表现形式主要为各类不同尺度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构造建造、结构构造及热液活动的痕迹、轨迹等,其可用来反演流体成矿的过程和环境,应加强认识和深化研究。
    • 宋博; 张慧元; 魏东涛; 李渭; 赵飞; 李文明
    • 摘要: 前寒武纪微陆块是北山—阿拉善北部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分,旱山、雅干和珠斯楞—杭乌拉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是否存在学界尚存争议.居延海介于北山造山带北部和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构造衔接部位,受限于巴丹吉林沙漠覆盖,岩石露头极少,我们通过钻井工程,钻遇一套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揭示,该花岗质岩浆锆石结晶年龄为(312±1)Ma(MSDW=0.46,n=18)和(315±2)Ma(MSWD=0.93,n=15),具有正的εHf(t)值,介于+0.8~+4.4之间,平均值为+2.2,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048~1267 Ma,平均值为1183 Ma,具有古老地壳的源区属性.通过与旱山构造带、雀儿山构造带、雅干构造带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的晚石炭世花岗质岩浆对比分析,结合旱山构造带、雅干构造带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0.9 Ga花岗质岩石的出露以及区域上的重磁资料解译,我们认为旱山、雅干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存在中—新元古代地壳,且可开展进一步的衔接关系研究.
    • 郭朝晖; 吴德成; 肖玉华
    • 摘要: 甘肃红柳泉北山位于北山造山带南缘,处于小独山-白山堂钨-金(银)-铜(铅、锌)-铁-钼-铬-稀土-菱镁矿-萤石成矿亚带内。目前红柳泉北山已发现有铜多金属矿点6处。但总体勘查工作程度低,缺乏理论研究,找矿难以取得较大突破。近年来通过化探显示该区铜金等异常强烈,且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显示了该地区良好的找矿地质条件。在分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及1∶1万土壤测量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与研究区成矿有关的乙类综合异常HS-18及与之相对应的次一级综合异常HT-8。并结合异常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对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区以及外围铜多金属资源找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孙新春; 王怀涛; 李通国; 魏海峰; 徐磊; 王晓伟
    • 摘要: 为了确定双峰山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岩体成因及形成环境,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双峰山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334.8±2.1 Ma(MSWD= 1.2).岩石具较高的Si02(55.42%~65.53%)、A1203(14.84%~17.53%)和Na2O+K20(7.42%~8.32%)含量,K2O/Na20值为0.16~0.29,为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Rb、K、Nd、Zr、Hf元素,相对亏损Nb、Ta、P、Sm、Ti 元素.Nb/La值(0.41~1.01)、Hf/Th 值(0.80~1.15)接近典型岛弧岩浆岩.(87Sr/86Sr)i 值(0.706 0~0.709 5)和εNd(t)值(-0.22~+0.52)显示出壳幔相互作用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表明,双峰山花岗闪长岩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玄武质下地壳,是早石炭世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是辉铜山-帐房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弧后盆地北向俯冲的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