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剑麻

剑麻

剑麻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39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870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热带农业工程、福建热作科技、热带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4年年度会议、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等;剑麻的相关文献由1610位作者贡献,包括易克贤、刘义涛、习金根等。

剑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9 占比:35.67%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2.14%

专利文献>

论文:870 占比:62.19%

总计:1399篇

剑麻—发文趋势图

剑麻

-研究学者

  • 易克贤
  • 刘义涛
  • 习金根
  • 周文钊
  • 刘钰馨
  • 郑金龙
  • 张燕梅
  • 李俊峰
  • 陈河龙
  • 陈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关天博; 崔晓东; 陈恺宏; 刘琼光
    • 摘要: 【目的】剑麻是我国重要的麻类作物,在广东湛江地区剑麻上发生一种叶斑病,导致剑麻叶片大面积坏死,严重影响产量。明确剑麻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药剂,以期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经科赫氏法则验证后得到病原菌的纯培养,结合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从广东湛江剑麻产区分离得到叶斑病致病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深褐色,中间有一条中横隔隔开,形似双胞结合在一起,ITS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其与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为0.000132μg/mL。【结论】广东湛江地区发生的剑麻叶斑病初步鉴定为由可可毛色二孢真菌引起,该病原菌对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敏感。
    • 冯红园; 张斌; 林胜
    • 摘要: 实验采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活性染料在红外线染色机上对剑麻纤维进行染色,探究染料的浓度、促染剂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以上染率和K/S值为染色指标进行测试,最后发现三种染料在染料浓度为4%时染色效果较好,其中活性红的优化工艺:促染剂30g/L,染色时间60min,染色温度60°C;活性黄的优化工艺:促染剂25g/L,染色时间50min,染色温度60°C;活性蓝的优化工艺:促染剂25g/L,染色时间50min,染色温度为70°C。此外,还对比了三种染料的颜色特征并且对染后的纤维进行了色牢度的测定。
    • 毛丽君; 赵家流; 郭继阳; 张光辉; 吴良
    • 摘要: 本文从农业生产、纤维加工、纤维制品生产等方面对广东农垦剑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广东农垦当前剑麻产业发展存在农业生产短板明显,工、农业生产矛盾突出,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从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产业技术攻关、加强产品市场开发能力建设、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下一步广东农垦制定剑麻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陈莉莎; 张小芳; 陈士伟; 欧阳乐军; 陆光远; 沈超; 赵永国
    • 摘要: 试验对32份生产用途剑麻和18份观赏用途剑麻的株高(X1)、叶长(X2)、叶宽(X3)、叶长/宽比(X4)、叶厚(X5)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分析,以期为剑麻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对于生产用剑麻种质,观赏类种质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明显较高,介于42.73%~63.49%,表明这些性状在观赏种质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两类材料间除叶厚外,其他4个性状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按照50份参试材料、32份生产类型和18份观赏类型材料3种分析类别,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与比较,发现X1与X2,X2与X3,X3与X4的相关系数在3种分析类型中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X1与X2在3种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833和0.629,X2与X3分别为0.905、0.654和0.539,X3与X4分别为0.489、-0.505和-0.58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总和为4.95,累计贡献率达98.9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剑麻主要聚为3类,其中,47号材料单独归为一类,其余49份材料中,生产剑麻和欣赏剑麻分为两类,表明两类材料在主要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与t检验结果一致。
    • 洪杰; 刘梅城; 陈志华; 宋志成; 野建军
    • 摘要: 针对绳芯用剑麻纱生产流程长、毛刺多和强力受限问题,文章在针纺机上设计加装了长丝喂入装置,将剑麻分别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长丝、高强涤纶长丝复合,制取了剑麻/长丝复合纱,再经合股和捻绳制取了绳芯。研究结果表明:长丝包覆可减少纱体表面毛刺,并随包覆长丝线密度增加或包覆次数增加而进一步减少;相比传统剑麻绳芯,采用剑麻/PE长丝包芯包覆纱和剑麻/PET长丝包芯包覆纱设计制取的绳芯强力提高了29.8%,含油亦符合标准要求,所制取钢丝绳耐疲劳性能提升50%;复合纱在毛刺减少及所制取绳芯强力提升的同时,无需经由剪毛、烧毛工序,精简了生产流程。
    • 摘要: 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剑麻集团”)紧跟广西农垦集团改革发展步伐,找准靶心、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推动“两强一夯实”(强壮剑麻核心产业,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夯实水果发展主业)发展思路落细落实,奋力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剑麻标杆企业,助力广西农垦集团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
    • 郭继阳; 张光辉; 吴良; 陈伟南; 赵家流; 毛丽君
    • 摘要: 剑麻是我国热带地区的重要麻类经济作物,是优质的硬质纤维来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剑麻种植业不断发展,剑麻种植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剑麻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施肥不合理和土壤养分下降等问题逐渐突出。针对生产中的问题,文章从剑麻种植规格、粉蚧防治、行间覆盖、施用不同基肥等方面对剑麻生长和产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目前的生产种植条件下,剑麻种植间距推荐双行种植方式,大行距4m,小行距1.2 m,株距0.95 m,即方便剑麻后期栽培管理,也保证剑麻产量;(2)剑麻行间覆盖种植选用平托花生或者黑麦草的效果最好;(3)剑麻粉蚧防治采用2.25 L/hm^(2) 45%毒死蜱+0.22 L/hm^(2)阿普顿+0.67 kg/hm^(2) 70%吡虫啉混合喷施,再配合20 kg/hm^(2)毒死蜱颗粒施入剑麻芯效果最佳;(4)在同等成本的情况下,基肥施用剑麻专用肥效果最好。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提高剑麻叶片产量、单叶重和叶长,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酸化现象,提高土壤养分。研究结果为剑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张燕梅; 李俊峰; 杨子平; 鹿志伟; 陆军迎; 周文钊
    • 摘要: 本研究基于剑麻转录组测序获得的70110条Unigene序列,采用MISA 1.0软件查找SSR位点,利用Primer 3.0设计SSR引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其中的100对SSR引物有效性进行验证.总计获得了13175个SSR位点,SSR的分布频率为15.61%.70110条Unigene序列总计包括60种重复基元,其中单核苷酸重复为主导重复类型(37.96%),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比例分别为32.92%和27.90%,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所占比例总计为1.21%.A/T、AG/CT和AGG/CCT分别为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的优势基元.100对SSR引物中有68对引物可扩增出目标产物,其中18对引物在6份剑麻种质中表现出多态性,该结果为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开展剑麻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奠定基础.
    • 姜华; 张祚; 梁洋杰; 熊海鹰; 刘超; 皮莎莎; 雷劲宇
    • 摘要: 麻类纤维的鉴别一直是纺织纤维鉴别中的难点.剑麻和蕉麻由于性质和结构十分相似,二者很难通过普通的方法进行定性鉴别.文章运用纤维细度仪和扫描电镜,比较分析剑麻和蕉麻脱胶前的束纤维和脱胶后的单纤维纵截面和横截面形态特征.在纤维细度仪下:剑麻束纤维纵截面横节、横条纹明显,蕉麻透光性更好;剑麻单纤维纵截面立体饱满,横节、横纹多,蕉麻中腔大且基本无间断,在某些纤维中腔内有横条纹;蕉麻束纤维横截面有的呈扁圆形,中腔更大;剑麻单纤维横截面多为多边形,蕉麻多为扁圆形,中腔更大.扫描电镜下:剑麻束纤维纵截面有大裂缝、纵条纹和横节,呈较规则的砖块纹路,蕉麻有较小的裂纹;剑麻束纤维横截面整体呈不规则的扇形状,中腔小,蕉麻整体呈近似圆形状,中腔大;蕉麻单纤维横截面呈扁圆形、腰圆形,中腔大.研究表明,剑麻和蕉麻在纤维细度仪和扫描电镜下均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可以通过该方法实现剑麻和蕉麻的准确定性鉴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