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刘禅

刘禅

刘禅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2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人生十六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杂志等; 刘禅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仓、刀尔登、北猫等。

刘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2 占比:100.00%

总计:422篇

刘禅—发文趋势图

刘禅

-研究学者

  • 陈仓
  • 刀尔登
  • 北猫
  • 王重旭
  • 谭良啸
  • 阮直
  • 东写西读
  • 佚名
  • 关劲潮
  • 关四平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解洪兴; 沙芮
    • 摘要: 刘禅虽以亡国之君备受差评,历史表象抽丝剥茧之后依然不失为审时度势的政治人物。先主白帝城临终托孤奠定了虚君实相的政治格局,毫无准备的少年刘禅自觉接受了这一方案,君临而无为,韬晦自励,研习政治,大伤元气后的蜀国避免了魏吴那样的内讧振荡,实力最小却政治最稳定。到诸葛亮死后,刘禅已经能自主自强地履行最高权力,任免重臣,停止北伐,屡赦境内,是富有政治情商的宽仁帝王。当民穷财匮的蜀国陷入亡国绝境,刘禅拒绝涂炭生民的背城一战,不惜名节屈辱求降,以爱民为上的政治清醒受到臣民与对手的尊敬;劫后余生的刘禅任人鱼肉,面对司马昭磨刀霍霍的试探,矫饰昏聩成功迷惑了予智予雄的野心对手,韬晦自全之术入水无痕。
    • 关四平
    • 摘要: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而言,一个集团个性化的内部矛盾冲突,应该比其团结和谐的共性特征更值得关注。在《三国志演义》中,蜀汉集团内部有限的矛盾冲突中最具文化意蕴的是其君臣矛盾。这主要体现在诸葛亮与刘备父子的关系上。刘备登帝位后,围绕“伐吴”大计,君臣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其中深潜的文化意蕴颇为丰厚,值得深入探讨。蜀汉集团后期的君臣矛盾主要体现在是否北伐的战略分歧上,诸葛亮连年北伐,而刘禅则渴望太平。其中某些问题应置于当时文化背景下重新加以评价。对蜀汉君臣矛盾新的文化解读,可管窥《三国志演义》文化意蕴的丰厚性,从中也可以体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国家安危、百姓存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也表明,《三国志演义》等古典小说的文化解读是不可穷尽、永无止境的。
    • 巴山夜雨涮锅
    • 摘要: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共有11位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刘禅。刘备的儿子最终只留存下三个,刘禅是老大。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位刘阿斗无能,是昏君的代名词,坐在皇位上一事无成,还净拖诸葛亮、姜维等人的后腿。这种舆论的最大来源当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然而,这位皇帝治下的蜀国却是安定的。后三代的魏国、吴国,都是权臣横行。
    • 北猫
    • 摘要: 这是一个关于三国时期蜀国最后一个皇帝——刘禅的故事。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承了皇位。刘禅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政事。没过几年,蜀国就被魏国消灭了。魏国的皇帝把刘禅赶出蜀国,命令他到洛阳去居住。
    • 北猫
    • 摘要: 这是一个关于三国时期蜀国最后一个皇帝——刘禅的故事。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承了皇位。刘禅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政事。没过几年,蜀国就被魏国消灭了。魏国的皇帝把刘禅赶出蜀国,命令他到洛阳去居住。
    • 北猫
    • 摘要: 这是一个关于三国时期蜀国最后一个皇帝——刘禅的故事。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承了皇位。刘禅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政事。没过几年,蜀国就被魏国消灭了。魏国的皇帝把刘禅赶出蜀国,命令他到洛阳去居住。
    • 摘要: 司马昭摆平了魏国的内部争斗,就开始实行统一天下的计划,首先就是要灭掉蜀汉。当时的蜀汉,诸葛亮在世时,刘禅事事听从他的安排,待到诸葛亮一死,刘禅顿觉失了主心骨,不知道怎么办。后来,他竟宠信宫中的一位宦官黄皓,自己却不理国事,只知道寻欢作乐。而蜀汉大将军姜维,则屡屡出师伐魏,一心想恢复中原。他不顾将士疲劳,连年征战,使得百姓们的负担重极了,百姓们叫苦连天。
    • 王乐平
    • 摘要: 在《三国演义》中,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是个昏聩无能、不理朝政、娇宠宦官、荒淫无度的末代之君。客观地说,刘禅并非一无是处。根据史料记载,在位四十一年间,刘禅主要有以下几项政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