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割伤

切割伤

切割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5598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第七届全军手外科会议、2003年全国骨关节损伤专题研讨会等;切割伤的相关文献由444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有成、俞光荣、冯云等。

切割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5598 占比:99.97%

总计:595781篇

切割伤—发文趋势图

切割伤

-研究学者

  • 任有成
  • 俞光荣
  • 冯云
  • 冯亚高
  • 刘守德
  • 刘林
  • 包旭
  • 原博
  • 张德纯
  • 彭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睿; 李善语; 王飞燕
    • 摘要: 意面腕损伤是一类前臂远段及腕部掌侧深开放伤的总称,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主要累及惯用手,但其定义尚存争议。有学者建议根据损伤结构数量、损伤机制和接受修复手术的时间等因素对意面腕损伤加以分型。患者多于急诊就诊,一期手术治疗常不可避免。规律而持续的术后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但伴有神经损伤时功能恢复较差。接诊此类患者,应当详细告知疾病严重性和手术治疗、规律随访的必要性。
    • 黄志峰
    • 摘要: 指甲(趾甲)由于身处肢体末梢,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别看是“细枝末节”的甲病,它的健康与否还有可能反映出全身的问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尽快康复,以免局限病变发展成为不可逆病变,造成永久的毁损或功能障碍。小小的指甲(趾甲)位于肢体末梢,容易遭受各种损伤,如砸伤、挤伤、切割伤、烫伤或化学品腐蚀伤等,另外接触锐利物体后造成的微小创伤有利于各种病原体的侵入,造成各种急性或慢性感染。
    • 杨劼; 马奎; 刘煜凡; 张翠萍; 邹祖鹏; 杨思明; 付小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切割伤导致脑水肿的程度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90只雌性C57L小鼠,使用手术刀片制备小鼠腹部严重切割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切割伤组(20只)、白细胞介素-6抗体(IL-6-AB)伤前使用组(切割伤前18 h使用,15只)、IL-6-AB伤后使用组(切割伤后1h使用,15只)和UC-MSCs组(20只).检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变化趋势,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变化.结果 大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证实,与对照组[(77.1±2.4)%]比较,切割伤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81.5±1.8)%](P<0.05).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76.8±2.4)%]及IL-6-AB伤前使用组[(76.2±2.9)%]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IL-6-AB伤后使用组[(82.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10.3±0.3)pg/ml]比较,切割伤组[(16.6±1.3)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0.7±0.6) pg/ml]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1 ±0.4) 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而IL-6-AB伤后使用组[(14.9±1.2)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0.1),切割伤组(2.4±0.5)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2±0.3)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0.1)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但IL-6-AB伤后使用组(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切割伤可升高小鼠脑内IL-6及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最终导致脑水肿的形成,而使用UC-MSCs可以抑制上述反应从而防治脑水肿的形成.
    • 陆海珍; 韦荣泉
    • 摘要: 总结一例癌症晚期患者的自杀性切割伤的护理,针对原因进行分析患者自杀的因素包括认知、疾病、心理、疼痛、和家庭等因素.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启动自杀应急预案、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等,该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再次自杀行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除了常规护理以外,还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及心理支持,预防肿瘤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
    • 丁海涛
    • 摘要: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创可贴分为三种:一是无菌创口贴。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护理。通常由涂胶基材、吸收性敷垫、防粘连层和可剥离的保护层组成的片状或成卷状创口贴。其中吸收性敷垫一般采用可吸收渗出液的材料制成。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二是非无菌创口贴。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急救及临时性包扎。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三是创可贴(otc)。主要代表为苯扎氯铵贴、云南白药创可贴,其中云南白药创可贴主治止血、镇痛,消炎、愈创,属于非处方药。
    • 刘星彤; 周吉超; 施沃栋; 范先群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泪小管断裂的部位、受伤类型对泪小管吻合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8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87例87眼,均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中置入硅胶泪道引流管,记录术后第3、6mo时泪道冲洗结果评估手术效果,术后3mo拔除引流管.统计致伤类型、远端距和泪道冲洗成功率,分析致伤类型和远端距与成功率的关系.结果:泪小管断裂患者中,近端组29眼(33%),中间组41眼(47%),远端组17眼(20%).切割伤致泪小管断裂22眼(25%),其中泪小管断裂位于近端组18眼、中间组2眼、远端组2眼;钝器击打伤或撞伤致泪小管断裂65眼(75%),其中损伤位于近端组11眼、中间组39眼、远端组15眼.术后6mo,72眼泪道冲洗通畅,其中近端组20眼,中间组36眼,远端组16眼,三组术后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是69%、88%、94%(P=0.047);切割伤和钝击伤泪道冲洗通畅患者分别为19眼和53眼,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是86%、82%(P=0.605).结论:切割伤易造成靠近泪小点的泪小管断裂,钝击伤易造成靠近泪囊或位于泪囊与泪小点中间部位的泪小管断裂.损伤位置靠近泪总管或泪囊的患者术后成功率较高,而钝击伤致近泪小点的泪小管断裂术后较易发生泪道狭窄或阻塞.
    • 杨小祥; 李保留; 吴振; 陆超; 吕强; 翟阿妮; 曹多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间隙神经吻合法用于腕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共收治腕部严重切割伤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18~44岁,平均29.6岁.刀砍(或割)伤18例,电锯伤7例,玻璃割伤6例.伤口均较齐整,血管、神经、肌腱横断伤,合并尺骨、桡骨或腕骨骨折4例.肌腱修复后,采用小间隙神经吻合法进行神经修复: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对神经断端进行修整,推拨神经远、近端的神经外膜,各剪掉2 mm长损伤的神经束,用9-0无损伤缝合针线行外膜缝合,这样缝接后在神经束间形成2~3mm神经外膜再生微环境室.术后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1周被动伸、屈指活动,2周后开始主动伸、屈指活动和被动腕关节各向活动,3周后腕关节开始主动各向活动.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31例51条损伤神经中,优26条,良14条,可11条,优良率78.4%.结论 采用小间隙神经吻合法修复神经损伤可以促进神经修复,神经功能恢复得到显著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