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削机理

切削机理

切削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05004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三届探矿工程学术论坛、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讨论会、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等;切削机理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启勋、张维纪、何宁等。

切削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5004 占比:99.98%

总计:605114篇

切削机理—发文趋势图

切削机理

-研究学者

  • 于启勋
  • 张维纪
  • 何宁
  • 刘功勋
  • 刘玉德
  • 刘若元
  • 周玉海
  • 周琴
  • 尹纪富
  • 张德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胜; 陈翔飞; 陈聪; 陈建新; 周明安; 郑志谊
    • 摘要: 用CVD涂层刀具精车45钢工件,再采用高端数字化测试系统,对精车成型的45钢工件切屑形态进行比对评价,分析不同工艺参数组合对45钢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V为395 m·min^(-1)、进给速度Vf 为0.12 mm·r^(-1)、背吃刀量ap为0.5 mm的最佳车削工艺参数下,45钢工件的切屑形态较好,其切屑呈弹簧状排出,实现了CVD涂层高速高精加工45钢的车削效果。
    • 谢朝雨; 张旭; 程耀天; 陈文翔; 陈玉凤
    • 摘要: 为了研究SiC_(p)/Al复合材料的切削机理以及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综合考虑颗粒分布、颗粒-基体界面模型及颗粒损伤行为的切削仿真模型。研究表明:切削过程中主要存在基体塑形变形、SiC颗粒破碎及颗粒脱粘等失效形式,且颗粒与切削路径的相对位置对颗粒的去除机理有很大影响。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切屑尺寸、主切削力的波动程度及其平均值增加,颗粒破碎程度加剧。增大切削速度有利于提高已加工表面的完整性。
    • 杭华
    • 摘要: 加工钛合金Ti6Al4V时,常规切削的性能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鉴于此,比较了不同条件下加工Ti6Al4V的切削加工性能,研究超声振动切削钛合金机理。结果表明,积屑瘤增长阶段,随着速度的升高,积屑瘤逐渐变大,但积屑瘤并不会随速度的增加而无限增大,当积屑瘤增大到一个极限值时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常规切削相比,在积屑瘤产生区域,采用超声振动切削可以改善切削力、切削温度、摩擦状态,并且对积屑瘤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 陈哲铭; 孙剑飞; 朱卫东; 梁培新
    • 摘要: 为研究置氢处理对TA15钛合金变形及切削机理的影响,利用拉伸试验和车削测力试验对比不同置氢量下该合金的力学行为、切削力、锯齿切屑显微组织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置氢量合金的屈强比减小,塑性提高,加工硬化严重;置氢促进了热软化效应的发生,氢含量越高,引起切削力下降的临界切削速度越低;同时从未置氢和低置氢组的锯齿切屑内能够观察到不同区域内的塑性变形特征差异:均匀塑性变形存在于锯齿单元内,局部剧烈塑性变形存在于剪切带内,这验证了绝热剪切的发生;而高置氢组的锯齿切屑内的显微组织一致,未发现局部剧烈塑性变形特征,结合其较低频率锯齿化的切屑形貌,可以推断氢提高合金的整体塑性,并抑制了局部剧烈塑性变形,这对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有较大的改善。
    • 朱佳炜; 雷小宝; 张涛
    • 摘要: 针对介观尺度切削加工中存在的最小切削厚度,描述了最小切削厚度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刀具刃口半径及工件和刀具间摩擦因数的最小切削厚度理论模型,并将切削参数代入理论模型计算出其最小切削厚度值为2.3μm。以钛合金Ti6Al4V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建立钛合金二维切削模型,通过仿真得出最小切削厚度值在2μm~3μm之间,从而验证了最小切削厚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刀具刃口半径及工件与刀具间摩擦因数对最小切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小切削厚度值与刀具刃口半径成正比,与工件和刀具间摩擦因数成反比。
    • 冯耿超; 黎小辉; 王海波
    • 摘要: 针对钛合金材料切削加工困难,将电脉冲引入到Ti-6Al-4V合金的车削加工中,研究了电脉冲对主切削力、表面加工硬化及加工质量的影响,并借助三维数字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切削表面、切削变形层和切屑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车削,当平均电流密度为1.11 A·mm^(−2)、最大电流密度10.19 A·mm^(−2)和频率为300 Hz时,电脉冲辅助车削Ti-6Al-4V合金可使主切削力下降27.3%,表面加工硬化减小16.6%,轴向表面粗糙度降低18.7%。该研究结合电致塑性理论,对电脉冲辅助车削加工的作用机理做出了解释。
    • 林忠来
    • 摘要: 金属切削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从金属成型工艺角度分析,金属切削的基本职能是利用特定刀具、配套工具、机床设备等去除机械加工品的多余金属部分,主要方法包括镗、磨、钻、铣、刨等,在整个金属切削加工的过程中,“特定刀具+配套工具+机床设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加工系统,无论是分析金属切削机理,还是研究金属切削过程控制,都应该从这一加工系统的完整性出发。
    • 戴欢; 李艳; 李皓; 梁科森
    • 摘要: 深海矿物分布在几百米到几千米深的高静水压力环境中,矿物周围的高静水压力可能会显著影响其切割特性.为了研究高静水压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SMS)的破碎特性及其力学性能对破碎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高围压条件下截齿切割SMS的模型.采用了一种力链围压模拟静水围压的作用,围压能适应试样切削过程中的不规则边界并在切割过程中进行更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试样切削过程中裂纹演化过程、应力分布特征和载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压对切削过程有显著影响,随着围压的增加,刀具载荷线性增加,载荷波动减小,裂纹扩展受到抑制.同时,在高围压条件下,刀具的前刀面上产生条状切屑,表明其破坏模式由脆性模式向延性模式转变.
    • 袁美霞; 华明; 孟浩
    • 摘要: 微小结构常采用介观尺度下微细铣削加工,而介观尺度切削机理有别于常规金属切削机理。本文使用微径二刃球头铣刀对310S不锈钢进行微细铣削加工,利用测力仪采集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数据信息。通过对切削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微径球头铣刀进行微细铣削的机理。结果表明:微径球头铣刀进行微细铣削会产生刀具偏心、单齿切削和最小切削厚度现象。因为球头铣刀在铣削过程中切削刃的不同位置处切削层的切削厚度不同,易出现犁耕和滑擦现象。当切削层厚度小于最小切削厚度时,不会产生切屑,刀具与工件仅发生弹性变形,切削并未进行;当切削层厚度接近最小切削厚度时,被切削材料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当切削层厚度大于最小切削厚度,后刀面的弹性变形层将会明显地减小,实际切削厚度与名义切削厚度几乎相等,切削层会被全部切除。
    • 王龙; 汪刘应; 刘顾; 唐修检; 阳能军; 油银峰; 刘国浩
    • 摘要: 为了探究硅片器件精密磨削加工的切削特征与机理,运用三棱锥形状的金刚石磨粒以不同加载压力划刻单晶硅材料表面模拟磨削加工过程,分析了划痕形貌特征、切削力与切削深度的演变规律,阐释了单晶硅的微米级切削加工机理。单晶硅微破碎去除发生的临界条件为法向切削力80 mN,临界切削深度2.03μm;剥落去除发生的临界条件为法向切削力800 mN,切削深度5.65μm。切削深度、切削力比在不同切削机理条件下具备可区分的差异化特征。平均切削深度随加载压力的变化规律呈现出鲜明的自相似性特征。此外,还分别构建了塑性去除、微破碎去除、剥落去除三个阶段的切削力方程,更准确地描述了切削力与切削深度的密切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