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季

冷季

冷季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大气科学(气象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8804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沙漠与绿洲气象、家畜生态学报、青海草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2006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等;冷季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巴桑旺堆、朱彦宾、于亮等。

冷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804 占比:99.88%

总计:88914篇

冷季—发文趋势图

冷季

-研究学者

  • 巴桑旺堆
  • 朱彦宾
  • 于亮
  • 刘璇
  • 旦久罗布
  • 李婉
  • 王丹
  • 王铁华
  • 石有环
  • 袁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洋
    • 摘要: 针对方正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工艺及取用水过程进行了节水分析,制定节水措施方案、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及时更新工艺技术等节水保障措施,从而达到节水效果。
    • 李康; 郭天龙; 李长青; 田婧; 智宇; 金海
    • 摘要: 冷季对我国北方牧区肉羊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放牧母羊因抗寒而导致机体热量损失,进而造成饲料报酬降低,是冷季放牧补饲生产方式养殖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实现低成本生产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肉羊冷季放牧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低成本生产模式的重要性;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了我国北方牧区肉羊冷季低成本养殖模式,从配制低成本全混合日粮、转变生产方式和建设福利型低成本暖舍三方面阐述了该技术模式的内涵,从暖舍内环境质量指标、饲养效果和成本比较三方面初步分析了该技术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提出了北方牧区肉羊冷季低成本养殖模式的产业化应用思考,以期为加快转变我国北方牧区肉羊冷季生产方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 崔占鸿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精料对冷季放牧牦牛瘤胃细菌区系特征的影响,为实施放牧牦牛冷季营养平衡调控提供一定参考。试验用放牧牦牛均选自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的同一养殖合作社,其中0.5岁公牦牛12头,等分为放牧组(Am)和补饲组(Tm),补饲组每天需补饲0.5 kg犊牛补饲精料;2.5岁公牦牛12头,等分为放牧组(Cm)和补饲组(Sm),补饲组每天需补饲1.5 kg生长牦牛补饲精料。试验期间,牦牛每天8∶00之前出牧,18∶00之后归牧并补饲精料。结果表明,Tm组0.5岁牦牛瘤胃细菌有效序列、覆盖指数显著大于Am组(P<0.05),而Am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Tm组(P<0.05);Sm组2.5岁牦牛瘤胃细菌覆盖指数极显著大于Cm组(P<0.01),而Cm组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Sm组(P<0.01)。在门水平上,放牧组和补饲组的0.5岁和2.5岁牦牛瘤胃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Tm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Am组(P<0.05),变形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Am组(P<0.01);Sm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纤细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Cm组(P<0.01)。在属水平上,0.5岁和2.5岁牦牛瘤胃细菌区系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理研菌属、拟杆菌属、毛螺菌属和瘤胃球菌属。Tm组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Am组(P<0.05),Am组毛螺菌属丰度极显著高于Tm组(P<0.01);Sm组普雷沃氏菌属和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Cm组(P<0.05)。0.5岁牦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功能中Tm组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Genes and Genomes)水平1中代谢和细胞过程显著高于Am组(P<0.05);2.5岁牦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功能中Sm组的代谢、环境信息处理及细胞过程显著高于Cm组(P<0.05)。综上所述,补饲精料有利于冷季放牧牦牛瘤胃细菌区系平稳过渡,促进牦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
    • 拉毛卓玛
    • 摘要: 藏羊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牲畜品种,生活在高海拔气候严寒,生长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但由于青藏高原冬季枯草期漫长,在枯草期内牧草供给缺乏,造成藏羊的体重损失严重,甚至会影响藏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引发藏羊死亡。为进一步验证冬季藏羊补饲的效果,于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5月30日,从青海省达日县的一个藏羊养殖场选择50头2岁的母羊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头,试验组羊群在进行传统放牧养殖的基础上每天补充青干草0.4 kg,混合精饲料0.1 kg,对照组藏羊按照常规放牧方式进行管理,并在试验前、试验中期和试验末期各进行称重,测量增重和增重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寒冷季节放牧养殖模式下,通过对羊群进行适量的饲料补充能增加机体的营养供给,试验组羊群在试验中期、试验末期的平均增重量分别为2.78、3.64 kg,增重率分别为13.11%、16.32%,而对照组的平均增重量和增重率呈现负相关,由此得出冬季寒冷季节补充适量的饲料有利于藏羊安全越冬,并维持身体膘情。
    • 王彩莲; 吴建平; 刘立山; 郎侠; 宋淑珍; 王斐
    • 摘要: 选用40只初始体重为(30.21 ±1.42)kg的9月龄欧拉型藏羊(Oura-type Tibetan sheep,OTTS)(高原型)羯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放牧的基础上每只羊每天分别补饲0、0.1、0.2和0.3kg精料,预试期15d,正试期195 d,旨在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精料显著提高了OTTS的屠宰性能(P<0.05);提高了其头、皮+毛、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大肠占体质量的百分比(P>0.05),降低了胃、小肠、胃肠道及其内容物占体质量的百分比(P> 0.05);提高了胃内容物占总胃肠道内容物的百分比及大肠内容物占整个肠道内容物的百分比(P >0.05);降低了肠道占体长的倍数;提高了胃的容积(P>0.05).初步说明,冷季补饲精料可提高OTTS屠宰性能,刺激器官发育,改变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布.本研究为高海拔地区发展藏羊产业、改善藏羊器官发育和调控其胃肠道内容物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 阎明毅
    • 摘要: 在青海河南县进行欧拉羊母羊补饲营养舔砖试验,结果表明,补饲期间前期40d增重3.50kg,增重率为7.98%;试验后期40d增重4.80kg,增重率为10.13%;补饲期总增重8.30kg,增重率为18.92%.对照组羊前期40d增重-0.67kg,增重率为-1.54%;后期40d增重3.87kg,增重率为9.03%;对照组羊总增重3.20kg,增重率为7.35%.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63.75g,经济效益提高106.25%.
    • 洛桑才让
    • 摘要: 藏羊是青海省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藏羊的生产能力较强,而且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随着近年我国草产业的扩大,藏羊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繁殖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到了冬春季节天气较寒冷的时候,由于牧草枯萎,藏羊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其体重迅速下降,有些藏羊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避免冷季对藏羊的影响,在冷季时要转变养殖模式,给藏羊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使其在夏季体重得到快速恢复并有所增加,以提高藏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藏羊冷季补饲精料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 李鑫; 胡建华; 索朗; 索朗扎西; 次央; 洛桑扎西; 朱彦宾
    • 摘要: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是农牧民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高寒牧区冷季漫长,饲草料匮乏,冷季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和疾病预防措施,是降低牦牛冷季掉膘、死亡的关键。该文结合高寒牧区实际,论述牦牛冷季饲养管理要点,并结合牦牛冷季常见疾病,阐述预防和治疗措施。
    • 李晨; ANUM Ali Ahmad; 张建搏; 梁泽毅; 丁学智; 阎萍
    • 摘要: 本试验在不同季节牧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变化较大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季节牦牛牧食行为及机体瘤胃微生物区系响应策略,旨在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潜力及畜产品转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分别在2019年1月和2019年9月进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牦牛9头,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并利用MOOnitor系统对其牧食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牧食活动及采食空间分布随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相较于暖季,牦牛冷季休息加反刍时间(13.378 h/d)、采食时间(5.174 h/d)和反刍时间(8.160 h/d)显著减少(P<0.05),行走时间(4.775 h/d)显著增加(P<0.05),并且采食空间分布更为分散.瘤胃液中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与丙酸的比例在冷季显著降低(P<0.05),而微生物蛋白、异戊酸含量在冷季显著增加(P<0.05).冷季下瘤胃微生物在门水平表现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表现出冷季瘤胃微生物以分解纤维素的菌属为主.综合试验结果,冷季牧草生物量及常规营养成分的降低导致牦牛采食、反刍、休息行为减少,游走行为增多,同时采食空间分布格局扩大.牦牛瘤胃消化代谢及微生物变化方面对冷季的响应模式有别于暖季,这有利于提高其能量摄入及机体利用效率,进而有效应对冷季营养匮乏.
    • 周义秀; 郝力壮; 刘书杰
    • 摘要: 本试验旨在阐明三江源区高寒草场泌乳牦牛冷季补饲精料对其产奶量及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自然放牧状态下胎次和体况一致的50头健康泌乳牦牛,随机分为5组,即:A组(自然放牧)、B组(自然放牧+补饲0.25 kg/d精料)、C组(自然放牧+补饲0.50 kg/d精料)、D组(自然放牧+补饲1.00 kg/d精料)、E组(自然放牧+补饲1.50 kg/d精料),记录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泌乳牦牛每月产奶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每月对5组牦牛乳及牧草中9种矿物质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钴(Co)、铜(Cu)]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表明:1)牧草中Mn含量在各月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各个月份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5个月不同精料补饲量对泌乳牦牛产奶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2018年12月D组产奶量最高,2019年1—4月E组产奶量最高,且显著高于A组(P<0.05).3)补饲精料对牦牛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K、Na、Mg和Co含量均为E组最高,且显著高于A组(P<0.05);Ca含量在2018年11月、2019年2月、2019年3月表现为E组显著高于A组(P<0.05);Fe含量除在2018年12月以D组最高外,其余月份均为E组显著高于A组(P<0.05);Mn含量除2019年2月和4月B组最高外,其余月份均为E组显著高于A组(P<0.05);Zn含量除2019年2月D组最高外,其余月份E组显著高于A组(P<0.05);Cu含量除2019年2月C组最高外,其余月份E组显著高于A组(P<0.05).4)牦牛产奶量与精料补饲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其拟合方程为Y=0.22X+0.508(r=0.749);乳中除Ca和Mg含量外,K、Na、Fe、Mn、Zn、Co和Cu含量均与精料补饲量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48(P<0.01)、0.682(P<0.01)、0.711(P<0.01)、0.435(P<0.05)、0.594(P<0.01)、0.461(P<0.05)和0.392(P<0.05).综上所述,经过精料补饲后,三江源区高寒草场冷季泌乳牦牛产奶量显著提高,且乳中9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补饲1.50 kg/d精料的牦牛产奶量和乳中各矿物质元素含量最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