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击倾向性

冲击倾向性

冲击倾向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54756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换届会、第十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第13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等;冲击倾向性的相关文献由629位作者贡献,包括潘一山、窦林名、齐庆新等。

冲击倾向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4756 占比:99.58%

总计:54985篇

冲击倾向性—发文趋势图

冲击倾向性

-研究学者

  • 潘一山
  • 窦林名
  • 齐庆新
  • 欧阳振华
  • 姜耀东
  • 潘结南
  • 赵毅鑫
  • 刘娟红
  • 张广辉
  • 李宏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孝杰
    • 摘要: 冲击地压灾害是煤矿近几年经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和破坏性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非常重要。通过测定万峰煤矿1^(#)煤层的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和单轴抗压强度等参数,计算1^(#)煤层的冲击倾向性距离系数,综合评判该煤层的冲击危险性等级,为该矿开采1^(#)煤层提供了防冲技术依据,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 寇天司; 潘立友; 陈理强
    • 摘要: 冲击地压是煤矿较为严重的动力灾害之一,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灾害越来越严重。针对重大冲击地压灾害显现特征,结合近年来冲击地压研究现状和工程实践,从通过人为实施工程达到控制重大冲击灾害角度,提出了工程缺陷体的概念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高均质度、完整冲击煤体的变形破坏力学特征、能量释放模式,对比分析了完整煤体、含裂隙煤体、含工程缺陷煤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形态,分析了不同力学性质煤体的能量积聚、耗散及释放模式;从煤体弹性能指数、冲击能指数角度分析了冲击性煤体与含有工程缺陷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力学特性;通过建立工程缺陷体煤体的冲击倾向性计算公式,找到了工程缺陷体改变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力学机制,揭示了工程缺陷体防控重大冲击地压的机理。研究与实践表明:工程缺陷体通过对煤体的固有冲击倾向性属性的改性,改变了采场应力分布特征、煤体内冲击能量的演化规律,工程缺陷体能在煤层开采的过程中有效耗散煤体内的冲击弹性能,避免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结合具体工作面地质开采条件,给出了工程缺陷体的时空布置方案,阐述了工程缺陷体防控冲击地压的技术方法,并进行了防控效果检验,实现了冲击煤层的安全开采。
    • 张琨; 张森; 任建喜; 王晓琳; 张忍杰; 张益晨
    • 摘要: 为研究分级预静载与不同动载振幅水平组合加载下裂隙煤岩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演化特征,以不同倾角预制裂隙冲击倾向性煤岩为试验对象,利用岩石动静三轴力学试验系统,开展“分级预静载+动力扰动”组合加载试验,并辅以高速摄像机研究煤岩的裂纹扩展特征。结果表明:分级静动组合加载下,完整煤岩和部分含预制裂隙煤岩显现应力-应变强化现象,峰值强度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效应,但随着动载振幅水平增大,强化阶段提前显现,强化现象持续时间大幅缩短,加速煤岩的破坏过程;随着煤岩预制裂隙倾角增大,峰值应力整体先减小后增大,而变形能力与其峰值应力变化趋势呈负相关;裂隙煤岩裂缝扩展尺度随着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高水平动载振幅下,随着预制裂隙倾角增大,拉伸裂纹向剪切裂纹过渡,破坏模式发生转变。试验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深部煤岩体承受高地应力和增幅动力扰动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破裂演化特征,可为矿井开采动力灾害预报与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 吴瑞东; 刘娟红; 纪洪广; 车树武; 周昱程; 张广田
    • 摘要: 模拟大体积混凝土在冻结法施工环境的状态,将混凝土浇筑7 h后施加-5/60°C和-5/70°C温差,测试施加模拟环境后混凝土的超声波参数、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和冲击倾向性,分析混凝土的扫描电镜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冻结施工环境对于混凝土内部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且平行于加温方向的损伤要大于垂直方向,C50混凝土的损伤大于C70混凝土,温度梯度会加剧混凝土内部的损伤.模拟冻结环境会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冲击倾向性造成不利影响,温差与性能降低率正相关,且这种影响对于低强度混凝土更加显著.模拟冻结环境造成混凝土试块的内部微观结构不均匀,低温端混凝土结构比较疏松,高温端结构比较致密,导致部分混凝土性能的降低.
    • 齐庆新; 李海涛; 郑伟钰; 杜伟升; 杨冠宇; 李晓鹏
    • 摘要: 现有冲击倾向性测试结果常表现出与冲击地压事故互为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关系,对于工程的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从冲击倾向性描述弹性能的本质出发,构建了从功能上能够还原弹性能积聚与释放的统计损伤物理模型,从基本物理行为的角度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升降趋势,以及加载过程中能量的积聚与耗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载做功和能量释放贯穿加载全过程,目前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前、峰后段的相关特征分别描述弹性能积聚和耗散的方式能够简化计算,但未能反应真实的力学行为,基于物理模型进一步指出,试件的变形势能增量ΔW_(ti)本质上是当前时刻试件中仍具承载能力结构新增的变形能ΔW_(ti)′;与该时刻破断的承载结构所释放变形能ΔW_(ti)″之差,而ΔW_(ti)′;在描述弹性能方面更具合理性,并给出了该指标基于荷载-时间曲线和声发射的实测计算路径,为获得更为准确的弹性能描述做出了有益探索。
    • 谭桠杰; 程豪杰; 杜晓峰; 赵国安; 张兴会
    • 摘要: 为掌握煤层冲击倾向性,采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对永红煤业4^(-2)号煤层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测得其冲击倾向指数。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对可疑数据采用格拉布斯准则进行取舍后,对剩余数据进行离散性验证,发现此次试验数据离散性小,试验结果科学、准确。试验研究表明:永红煤矿4^(-2)号煤层单轴抗压强度为10.23 MPa,属弱冲击倾向;动态破坏时间为1318.57 ms,属无冲击倾向;冲击能量指数为2.24,属弱冲击倾向;弹性能量指数为1.20,属无冲击倾向;整体属于难以综合判定的情况,故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定煤层的冲击倾向性。考虑单轴抗压强度和冲击能量指数均临近下限界定值,综合判定为永红煤业4^(-2)号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 柳晶; 李根威
    • 摘要: 青云煤业10号煤层埋藏较深且应力集中,为避免采动时造成冲击地压危害,展开不同煤厚煤岩体力学试验,分析了能量演化和冲击倾向性。研究发现:顶板、煤层、底板厚度比在7:6:7之前冲击能量大,引起冲击危害所需采动应力大,应减小采动影响;从7:6:7到3:4:3过渡及之后冲击能量有明显下降但煤层极易失稳,应加强巷道安全支护。
    • 李震; 史文豪; 高鑫; 张呈祥; 崔恒; 徐玉龙
    • 摘要: 冲击倾向性和延性分别是硬脆性煤岩和软岩的本质属性,开展岩性表征和脆延转换研究对深部工程安全采掘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出一种综合表达脆性破坏和软岩大变形特征的评价指标,总结了现有的冲击倾向性指标,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统一脆延性指标(Bu),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统一脆延性指标反映了煤岩脆/延性变形特征与破坏程度,统一脆延性指标Bu0对应峰后应变软化,Bu趋于正无穷对应理想脆性破坏;基于统一脆延性指标将冲击倾向性划分为3个等级,Bu28.0时为强冲击倾向性。统一脆延性指标为无量纲指标,可以反映单轴条件和不同应力水平下脆性破坏特征,以及软弱或高应力水平下煤岩峰后应变硬化特征,尤其突出了单轴条件下不同煤岩脆性跌落的差别,对测试峰后急剧跌落煤岩的冲击倾向性有非常好的适用性。
    • 左建平; 宋洪强
    • 摘要: 为有效评价煤岩组合模型的冲击倾向性,体现围岩性质对其失稳破坏的影响,首先对比了不同类型煤岩的能量积聚特性,发现同一应力水平时煤岩具有的弹性能密度主要取决于其弹性模量,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基于此,分析了煤岩组合试样中煤体、岩体的弹性能密度演化规律,表明煤体是组合试样中弹性能积聚与释放的主体;同时计算了两者的峰值弹性能密度差,发现该参量与组合试样破坏的剧烈程度密切相关,即峰值弹性能密度差越大,往往组合试样破坏越剧烈。基于大量试验数据讨论了影响该参量的因素,结果表明该参量与组合试样抗压强度、煤体弹性模量、岩煤高度比、岩煤弹模比等因素均具有正相关性,而与岩体弹性模量的关系不明确,其中抗压强度是主控因素。从非平衡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的观点出发,基于煤岩弹性能密度差的分析,构建了组合煤岩系统的差能失稳分析模型,当其处于临界态时,系统的弹性能密度差最大,此时系统处于最不稳定状态。据此,提出以煤岩系统的峰值弹性能密度差与失稳持续时间的比值作为评价煤岩组合体冲击倾向性的指标,该指标从煤岩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了煤体与岩体的力学特性及能量积聚性质的差异,本质上表征了煤岩系统失稳过程中储存弹性能的释放速率,并由试验与模拟数据验证了该指标的有效性。煤岩组合体差能失稳模型一定程度可反映煤岩组合冲击失稳的力学现象。
    • 牛伟杰; 王聪; 梁贺
    • 摘要: 采用实验室试验方法对煤岩样进行试验,并采用origin软件对各项试验指标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样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为8.03 MPa,冲击能量指数为1.47,弹性能量指数为1.98,动态破坏时间为1 336 ms,确定15#煤层无冲击倾向性;顶板岩层总弯曲能量为11.25 kJ,确定顶板岩层无冲击倾向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