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468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等;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文献由4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抒扬、唐振旺、谭小进等。

冠状动脉扩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468 占比:99.23%

总计:28689篇

冠状动脉扩张—发文趋势图

冠状动脉扩张

-研究学者

  • 张抒扬
  • 唐振旺
  • 谭小进
  • 陈仲
  • 陈连凤
  • 吴炜
  • 陈宇
  • 刘锐锋
  • 张俊玲
  • 张树华

冠状动脉扩张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丰源; 战丽萍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发作性胸痛11 y”于2019.10入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1 y前开始于情绪激动或劳累时出现左侧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多于10 min内逐渐缓解,病初未予诊治;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作持续时间变长,3 y前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见前降支开口狭窄50%,中段斑块;冠状动脉弥漫扩张伴血流减慢(TIMI 2级),诊断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嘱二级预防综合治疗。
    • 邵会; 王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上以非感染性腹泻起病的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以早期发现并诊治,减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我院儿科10例以非感染性腹泻起病的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以非感染性腹泻起病的IKD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泻、发热,渐出现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浮肿、贫血、肛周脱皮;实验室检查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血沉、血小板水平明显增高;持续监测心脏彩超可见冠状动脉病变。结论:以非感染性腹泻起病的IKD早期临床表现以反复腹泻、发热为主,大便培养、血培养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明显增高,但住院治疗过程中抗感染疗效欠佳,此时均应尽早行心脏彩超检查,尽早明确IKD临床诊断,及早治疗,减少冠脉病变发生。
    • 邓健; 王超; 李宗远
    •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66例,均符合第3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988年12月修订),采集患儿静脉血2mL,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抗体滴度,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所有川崎病患儿均在入院后1周给予IVIg治疗,共治疗2天,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起始剂量为30mg/(kg·天),分2~3次服用,热退后3天逐步减量,大概2周左右减至3~5 mg/(kg·天),维持服用6周,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改变,则继续用药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同时冠状动脉扩张及血小板显著上升则给予双嘧达莫口服,伴肺炎支原体感染加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静滴治疗.结果:感染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25.00%,非感染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10.87%.感染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存在显著相关性(r=0.8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川崎病患儿的病情,提高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继而增加治疗时间,同时对预后产生影响.
    • 李小蓉; 达娃次仁; 古桑拉姆; 格桑嘎瓦; 央金; 格桑罗布
    • 摘要: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通常将冠状动脉管径扩大达正常的1.5~2倍称为冠状动脉瘤样变,将冠状动脉扩张管径超过正常的2倍称为冠状动脉瘤。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从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因冠状动脉重度瘤样扩张伴反复发生4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钟立霖; 沈彤; 傅美娇; 陈云娥
    •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KD患儿,筛选并发CAD的42例作为CAD组,随机选取未发生CAD的42例患儿作为nCAD组.检测病程第3天的血白细胞(WBC)、D-二聚体(D-D)、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等16项指标.以上述指标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7的指标及最佳截断值,与性别、丙种球蛋白(IVIG)有无反应、是否典型川崎病等作单因素卡方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血WBC、D-D、TBA、DBil的ROC曲线AUC均>0.7,对应最佳截断值分别是15.57×109/L、714 ng/ml、18.15滋mol/L和9.8滋mol/l.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性别、IVIG有无反应、WBC、D-D、TBA、DBil的P值均9.8滋mol/l、TBA>18.15滋mol/l、D-D>714 ng/ml、WBC>15.57×109/L、男性为KD并发CAD高危因素,IVIG无反应危险性最大.
    • 朱晔; 褚红硕; 魏子秀
    • 摘要: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包括先天性和非先天性。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形成的病因是患者在胎儿期心肌发育局部停止,因心肌肌小梁间的窦状间隙无法退化而形成的,较为常见;非先天性的多由外伤、心血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等因素导致,非先天性因素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多为活动后胸闷、心悸、心绞痛等类似于冠心病的症状,发病时期较早,运用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较易确诊,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是经导管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但由于此类疾病较罕见,且解剖变异种类较多,对于手术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仍经验不足,我们在此报告一例25岁男性患者,该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右冠脉扩张合并左心室瘘,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
    • 张义; 王万虹; 张荣林
    • 摘要: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扩张(CAE)患者的临床特征、抗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术明确CAE患者48例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48例CAE患者中,孤立性CAE 12例(25.00%),高血压病史29例(60.42%),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8例(37.50%),局限性扩张33例(68.75%).扩张动脉65支中右冠状动脉23支(35.38%).出院时21例(43.75%)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抗栓治疗方案,仅3例加抗凝药物口服.电话回访中位时间为27个月.35例(72.92%)患者可规范执行出院医嘱.28例(58.33%)患者表现正常,无明显不适.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3例,非心脏原因死亡1例.结论 抗血小板治疗是CAE患者的主要抗栓治疗方案,应加强规范服药意识及门诊监测.
    • 蔡小红; 卢燕波; 吴军华; 邱海燕
    • 摘要: 川崎病(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构建KD动物模型可为KD病因识别、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实验依据.目前主要通过注射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白色念珠菌提取物、白色念珠菌水溶物等诱导剂来构建KD小鼠模型,克柔念珠菌细胞壁甘露糖蛋白部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配体、卡介苗、牛血清白蛋白等诱导剂也可模拟KD的部分临床特征.现就近年来关于构建KD小鼠模型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陈芃螈; 杨超; 李刚; 周超然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川崎病(KD)患儿冠脉扩张(CAL)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58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CAL组和非CAL组,收集两组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IVAG)前血常规结果,计算SII(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别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方程确定SII、NLR和PLR对KD患儿CAL的诊断价值及影响KD患儿CAL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CAL组相比,CAL组总发热天数较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值、PLR值及SII值均较高,CAL组淋巴细胞计数较非CAL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值、PLR值以及SII值对应的最佳截点依次为3.62、159.59、1 833.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总发热天数、NLR、PLR及SII是影响KD患儿CAL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II可作为KD患儿CAL的预测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