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村收入

农村收入

农村收入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85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青年博览、思想政治课教学、江汉学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七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第六届东亚地区PADI协调员会议暨贫困监测与评估区域研讨会等;农村收入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翔、王辉、Jirawan Boonperm等。

农村收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856 占比:99.10%

总计:8936篇

农村收入—发文趋势图

农村收入

-研究学者

  • 周翔
  • 王辉
  • Jirawan Boonperm
  • Jonathan Haughton
  • Shahidur R.Khandker
  • 丁仲彬
  • 丁宝山
  • 丁海军
  • 东方木
  • 乔治·吉尔博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景飞; 赵梅梅; 张新洁
    • 摘要: 根据可行能力贫困理论,提升贫困者摆脱贫困现状的能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以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交通发展与农村收入为对象,将交通划分为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农村收入按来源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收入,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4个变量的相互影响关系。探究城乡两地交通对于农村收入获取能力的影响,同时,分别讨论农村两类收入的改变是否会对城乡交通发展带来冲击。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交通发展在前期促进农业收入增加,而城市交通发展在前期对农业收入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农村交通和城市交通都在后期促进非农业收入增加;农业收入对城乡两地区交通发展无明显波动性影响;非农业收入在同一时期对城市和农村的交通发展影响效果恰好相反。
    • 谢政璇
    • 摘要: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导致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改革开放以来,在乡村发展日趋衰败的推力和城市经济活力的拉力下,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家庭收入有所增长以及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发生改变,导致生产效率及产量有所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 付世军; 郭慧芳
    •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无论是绝对收入差距还是相对收入差距都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出规模能有效影响整个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财政支出结构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本文基于2002 ~2012年全国层面农村五等分收入和部分财政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测算出入均教育支出、人均农林水事务支出和人均转移性支出对每一层级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各层级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杨丽君1
    • 摘要: 2017年6月16日,经过半年多的审议,日本国会正式通过了由农林水产省提交的系列农业改革的法案《农业改革8法案》,这标志着日本在2013年制定的《农业及农村收入倍增目标十年战略》拉开日本农业改革的序幕后,又一规模庞大、历时长久、目标宏大的农业振兴计划开始启动,这场关于农业的产业结构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重振农业,占领海外农产品市场。也就是说,如果这项改革可以顺利实现,在未来,日本的大米、茶点和寿司等可能会作为新一代的“MadeinJapan”横扫全球市场,就像当年日本的电器和汽车那样。
    • 杨建云
    • 摘要: 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梳理国内学者研究城镇房价收入比和城镇居民基于住房的分层后,可发现国内学者从农村房价收入比和从住房角度研究农民分化很少.计算农村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5个收入组的房价收入比,估算5个组别家庭现实中自建房需要的大略时间,然后将农村高收入组别家庭收入与城镇的中等收入组别家庭收入做比较,可判断高收入组别家庭在城镇购房的可行性.基于农村适婚年龄和低收入户的建房时间比较可判别农村低收入家庭实现自建房的可行性.基于上述判别,将农民分成主要家庭成员在城镇购房居住阶层、在农村建新房居住阶层、放弃在农村建新房居住阶层3个群体.得出结论:农村人口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收入的分化;3个阶层的选择体现出农村中以"小"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优质资源单向由农村流向城镇,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和全国整体经济的长久发展;放弃建房人口在住房分化中向上通道基本闭塞.
    • 宗和
    • 摘要: 2017年伊始,河南安阳发生惨案,新郎新婚夜锤杀新娘,症结出在11万的天价彩礼上。2016年央视调查,发现农村普通家庭彩礼已经涨到至少10万。要知道,即使是当前农村收入有了相当的提高,这仍是一笔巨款。“彩礼”究竟是怎么出现的?这种方式源远流长延绵了几千年,其存在原因是什么?到了现代,又产生了怎样的异变?不了解这些,就难以找出畸形“彩礼”背后的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这些问题。
    • 杨建云1
    • 摘要: 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梳理国内学者研究城镇房价收入比和城镇居民基于住房的分层后,可发现国内学者从农村房价收入比和从住房角度研究农民分化很少。计算农村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5个收入组的房价收入比,估算5个组别家庭现实中自建房需要的大略时间,然后将农村高收入组别家庭收入与城镇的中等收入组别家庭收入做比较,可判断高收入组别家庭在城镇购房的可行性。基于农村适婚年龄和低收入户的建房时间比较可判别农村低收入家庭实现自建房的可行性。基于上述判别,将农民分成主要家庭成员在城镇购房居住阶层、在农村建新房居住阶层、放弃在农村建新房居住阶层3个群体。得出结论:农村人口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收入的分化;3个阶层的选择体现出农村中以“小”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优质资源单向由农村流向城镇,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和全国整体经济的长久发展;放弃建房人口在住房分化中向上通道基本闭塞。
    • 赵馨月
    • 摘要: 在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上下共识.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推出和实施,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这使人民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特别是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载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山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确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从公共产品的视角,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深入剖析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收入之间的内在关系.
    • 李振刚; 张文博
    • 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普遍主义和选择主义构成了社会政策选择的两极,中间存在可以选择的广阔地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多遵循了选择主义原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