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47771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人口与经济、社会保障研究、劳动保障世界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15、“中国医疗改革与老年健康、福利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徐州发展高层论坛等;养老金替代率的相关文献由3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燕绥、柳清瑞、华黎等。

养老金替代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7771 占比:99.83%

总计:148022篇

养老金替代率—发文趋势图

养老金替代率

-研究学者

  • 杨燕绥
  • 柳清瑞
  • 华黎
  • 景鹏
  • 胡秋明
  • 乔衡山
  • 刘丹
  • 刘丽
  • 屈满学
  • 张士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满银; 肖瑛; 孙玲艳
    • 摘要: 如何做到公平、合理补偿一直是征地制度改革中的焦点问题。基于养老金精算模型的分析发现:影响被征地农民养老金补贴标准的参数有养老金替代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收入的比例、基础养老金增长率、个人账户储存额记账利率等;以安庆市为例,取40%的养老金替代率作为退休后生活水平不降低标准,被征地农民应该获得的人均年养老金缴费补贴标准为1184元。因此,需要根据地区消费水平差异制定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和被征地农民养老金补贴标准。此外,加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入市,会进一步降低地方政府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的支付压力。
    • 周华林; 李玉芳; 袁中美
    • 摘要: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各国应对老龄化危机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在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我国推进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该方案存在诸多弊端或不足,影响了本次试点效果。针对试点期间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方案存在的问题,文章先构建EEE模式,使其覆盖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人群;再构建EET模式计算月收入超纳税起征点人群应缴保费及养老金领取期应缴税率;最后构建EEE、EET混合模式,解决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中缴费额度低、优惠力度不高、养老金替代率不足的问题。模型参数设置方面,文章将EET及EEE、EET混合模式下养老金替代率固定为10%,税收优惠比例设定为投保人未购买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时一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这两个方面对以往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方案进行优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养老金替代率及税收优惠比例都相同的情况下,EEE、EET混合模式方案覆盖人群最广,缴费压力最小,建议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方案采用EEE、EET混合模式。
    • 罗浩; 周延
    • 摘要: 在第一支柱养老金降费和养老金替代率逐年走低的大背景下,维持经济增长与减缓养老金替代率下降成为现阶段提高社会福利的重要课题。本文构建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对总和养老金替代率等变量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结论:高水平的第一支柱缴费率将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现有第一支柱缴费比例24%,同时引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缴费率在4%~26%时,能使总和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5%~82%。并且,该模型还表明提高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缴费率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逐步降低第一支柱养老金缴费率并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有助于提升总和养老金替代率
    • 张艳; 张予琦; 钟琦
    • 摘要: 基于世界银行多支柱的理论框架,本文讨论了世界银行所倡导的老年收入保障五个支柱的特性及每个支柱应发挥的作用,并在多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五个支柱的功能定位、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以及五支柱互相配合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多支柱多层次老年收入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通过讨论发现,老年收入保障的公共支柱(零支柱和第一支柱)应筑牢老年收入保障基本安全网,最多承担实现养老金替代率40%的国际警戒水平的功能,体现政府养老责任,保障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基本经济安全;以私人部门筹资和运营为主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应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承担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和非劳动者未来老年收入的责任,目标养老金替代率应在30%以上。通过公共支柱(零支柱和第一支柱)和私人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配合,最终实现国际广泛认可的70%的养老金替代率,实现老年人维持退休前原有生活水平的目标。而老年收入保障第四支柱应实现满足老年人精神和情感需要的重要支撑功能。
    • 朱海扬
    • 摘要: 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投资目标是在较长的周期内实现保值增值,追求长期稳健收益,即在跑赢通货膨胀基础之上追求购买力不缩水,从而提高个人整体养老金替代率,保障退休阶段的生活品质。《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即将满半年。目前,市场各方积极备战,挖掘个人养老金市场。《意见》从总体要求、参加范围、制度模式、缴费水平、税收政策、资金投资与领取、运营与监管等多方面对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作出总体安排。
    • 蹇滨徽; 杨亮; 林义
    • 摘要: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之一.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家庭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和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率及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调整与家庭商业养老保险支出比例存在一定关联性;在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数下,家庭商业养老保险支出比例过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当调整不仅有助于提高家庭商业养老保险支出比例,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整体养老金待遇水平.建议渐进性调整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与其他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综合施策,切实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步伐,促进多层次养老保险各层次的协同及可持续发展.
    • 刘玉萍; 杨翠迎; 王凯
    • 摘要: 本文以统账结合模式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运用世代交叠模型,引入公共教育税率要素,研究降费政策下中国如何同步实现经济增长和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的双重目标.研究结果显示,降低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缴费率确实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引起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在经济增长率和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实现最优水平的条件下,统筹账户缴费率与公共教育税率存在此消彼长的稳定关系.这表明,在降费的宏观背景下,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降引起的福利损失.此做法既能确保经济增长与基础养老金待遇不降低,也能同时保证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不降低.
    • 李飚; 李航; 乔丹
    • 摘要: 2015年初,在我国实行20余年的养老金"双轨制"被正式废除.通过构建"并轨"后新入职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测算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职业年金替代率和总养老金替代率,以此探究养老金"并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但由于职业年金的补充作用,总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仍然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改革后"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仅与缴费年限相关,而且受到缴费基数、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以及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更加具有激励性.据此,提出要统一养老保险体制、完善养老金筹资模式、采取"保低限高"的养老金调节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等建议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维持养老待遇,并促进养老体制公平性.
    • 霍艾湘; 赵常兴
    • 摘要: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推进老年人口养老保障的重要引擎,如何将其有效引入到社会各群体养老活动中,已成为培育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议题.为了优化国内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多个地区已开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发展状况将影响未来中国补充养老保险的走向.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中国开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推广效果远低于社会各界预期,仍面临政策优惠存在局限性、业务流转机制复杂、产品优惠上限确定困难等方面困境.针对于此,可从搭建发展统筹规划框架、完善多层次税优体系、探索业务结构简化途径着手,破解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难题.
    • 王玉霞; 李灵异; 王开
    • 摘要: 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提高养老金水平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养老金替代率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构建世代交叠模型探究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影响养老金替代水平,并对教育人力资本进行了私人与公共的区分.此外本文对延迟退休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情形下,存在最优的公共健康税率和公共教育税率组合可以使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并维持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延迟退休政策不利于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养老金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少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减少延迟退休对企业造成的缴费压力.继续有序推进全面二孩政策,以保证养老保险的运行稳定和维持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同时,公共教育支出和公共健康支出仍有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空间,我国在公共支出方面仍应该适当地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