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6061铝合金

6061铝合金

6061铝合金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33940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精密成形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焊接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半固态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高层论坛、第十二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等;6061铝合金的相关文献由10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玲、路贵民、尚淑珍等。

6061铝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3940 占比:99.86%

总计:234276篇

6061铝合金—发文趋势图

6061铝合金

-研究学者

  • 李红玲
  • 路贵民
  • 尚淑珍
  • 王冠
  • 王淼
  • 陈剑虹
  • 乔及森
  • 刘志文
  • 刘旭东
  • 周友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俊瑞; 李毅; 王宇阳; 赵雨东; 王元丰; 汪强昆; 闫亮明
    • 摘要: 以6061铝合金管件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了电磁场、变形场有限元模型,针对管件胀形高度变化、壁厚减薄、应力应变分布、变形均匀性等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磁脉冲冲击介质胀形可有效改善传统管件磁脉冲胀形存在的严重壁厚减薄、轴向变形不均匀性等问题,使变形轮廓增大,均匀变形长度增加。成形中管件胀形高度与放电能量呈线性关系。介质高度一定时,随着放电能量增加,变形均匀性变化较小。介质高度随管件变形量增加而增加,合适的介质高度可提高管件的变形均匀性、改善圆角处贴模和避免介质失效。
    • 陈大勇; 徐勇; 张士宏; 程明; 宋鸿武; 邓泉水; 黄新越; 王晟诚
    • 摘要: 针对航空用铝合金T型管件目前采用冲压焊接等工艺存在效率低、尺寸精度差等问题,对该零件高效、低成本成形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6061铝合金T型管翻边成形工艺的设计和模具开发,并采用相应的模具进行成形试验。分别针对锥形、内凹锥形和球冠形3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拉拔头对翻边成形的影响进行模拟;探索了不同初始预开孔条件下支管壁厚减薄率变化;借助于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不同预开孔条件下翻边成形力进行了准确记录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模具可以实现对支管高度为3mm的6061铝合金T型管的高效成形,最大壁厚减薄率约为33.6%。
    • 任月路; 覃秋慧; 郑忱奕; 韦昌
    • 摘要: 6061铝合金在热乳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消耗了一部分储能,使其在后续退火过程中无法达到完全再结晶状态。为制备6061-0铝合金中厚板,对不同终轧温度的6061铝合金板材进行退火。结果表明:终轧温度较低(不大于300°C)的板材在360°C~400°C退火即可达到О态力学性能;而终轧温度较高(381°C)的板材其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显著下降,在退火温度为450°C达到最低值后开始明显上升。这是由于终轧温度较高的板材再结晶驱动力不足,且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高温退火过程中还会发生淬火效应,其强化效果大于再结晶软化效果。
    • 蔡绍荣; 何志强; 江栗; 陶宇轩; 沈力; 晏小彬
    • 摘要: 采用电气控制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的方法,研究了磷酸溶液浓度、氧化时间、氧化温度、氧化电压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分析了碳纤维预浸渍前后对碳纤维金属层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电气控制,磷酸溶液浓度为30g/L、氧化时间为5min、氧化温度为15°C、氧化电压为120V时,铝合金材料表面可见尺寸均匀、孔径较大的纳米孔,为适宜的阳极氧化工艺;在此工艺下,采用热挤压方法制备了碳纤维金属层板,经过预浸渍的碳纤维金属层板的冲击强度、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相较于未经预浸渍的碳纤维金属层板分别提高了19.38%、4.55%和22.08%,预浸渍前后碳纤维金属层板的断口形貌的观察结果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一致。
    • 何鹏; 柏兴旺; 周祥曼; 张海鸥
    • 摘要: 探索MIG电弧增材制造6061铝合金构件的工艺成形性,并对成形件不同区域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当送丝速度/焊接速度的比值P在0.5~1之间,且送丝速度在5~7 m/min之间时,可获得良好焊道形貌;堆积焊道层与层之间交界处为结合层,其余区域为沉积层,结合层和沉积层呈现出沿堆积高度方向灰白色带依次交替的形貌,并都呈现出各种尺寸大小的气孔多发的状态;显微硬度和拉伸测试发现:沿着堆积方向硬度变化不大,结合层硬度低于沉积层,且硬度波动性更大;不同区域水平方向强度差异不大,堆积方向强度比水平方向略低,平均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8%和22.6%,两个方向拉伸断口皆以韧窝为主,属于韧性断裂.
    • 刘刚; 王礼凡; 朱磊; 张玺; 解芳; 彭银利
    • 摘要: 对厚度6 mm的6061铝合金进行了搅拌摩擦焊对接焊,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断口形貌、拉伸性能和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焊接速度为80 mm/min、旋转速度在600~1 500 r/min之间时,焊接接头的外观良好,无明显缺陷。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焊核区晶粒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当旋转速度为1 200 r/min时,焊核区的晶粒最细小,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最高,分别为168 MPa和14.7%,焊缝强度达到了母材的81.9%,焊接接头的断裂形式为以韧性断裂为主的韧-脆混合断裂模式。随着旋转速度增大,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搅拌头旋转速度为1 200 r/min时,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其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2.4×10^(-5)A/cm^(2)。
    • 王海龙; 梁卫抗; 王乾廷; 林光磊
    • 摘要: 基于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平台,对6061铝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50~500°C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流变行为;并建立了6061铝合金的Arrhenius本构方程,应用于Deform软件进行热压缩实验模拟;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和Murty准则,建立了6061铝合金在不同应变下的加工图,结合显微组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合金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大,随变形温度降低而增大;建立的本构方程能较好描述该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变形温度为460~500°C,应变速率为0.1~0.5 s^(-1)的区域是该合金最佳工艺参数范围。
    • 李乃拥; 毛卫民; 耿晓鑫
    • 摘要: 采用蛇形通道浇注工艺制备半固态6061铝合金浆料。研究浇注温度、弯道数量和弯道内径对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分析半固态浆料在浇注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机理。结果表明:控制浇注温度在液相线附近可以细化晶粒、提高晶粒圆整度,并且增加弯道数量和降低弯道内径可以有效增加初生α(Al)晶粒的形核率。初生晶粒不仅由合金熔体受激冷形核和异质形核作用直接形成,而且还由断裂的枝晶碎片演化而来;同时,熔体中的“自搅拌”效应可提高熔体与蛇形通道之间的热交换,也促进初生α(Al)晶粒的细化和球化。
    • 李恩波; 谢海光; 王宇
    • 摘要: 研究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对汽车用6061铝合金型材拉伸力学性能、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均先快速增加、再趋于平缓、最后略有下降,断后伸长率和电导率逐渐降低。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合金性能变化较小。6061铝合金经540°C×2 h固溶处理后再人工时效,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 毛建辉; 张玉贤; 魏小华; 刘文军
    • 摘要: 以6061Al作为基质材料,利用液体冶金的搅拌铸造技术及挤压法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选取6061Al添加3种质量分数为5%、10%和15%的Al_(2)O_(3)为研究对象,以改善6061Al/Al_(2)O_(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SEM分析表明,Al_(2)O_(3)颗粒在6061Al金属基体中的分布相当均匀;由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只有6061Al和Al_(2)O_(3),且不会影响结晶性及6061Al的组织结构型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Al_(2)O_(3)添加量增加至15%,6061Al/Al_(2)O_(3)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均有较大提高,但伸长率略有下降,由于材料孔隙率的提升,致密度下降,从而引起材料的硬度略微下降;分析磨损量与Al_(2)O_(3)添加量及磨损率与滑动距离的关系,结果显示商用6061Al的磨损率最大,而6061Al/Al_(2)O_(3)(15%)复合材料的磨损量最小,并且磨损率最低,这是由于在6061Al中加入Al_(2)O_(3)颗粒,Al_(2)O_(3)颗粒的存在可以减少磨粒对基体的犁削作用,有效提高基体的耐磨性。深入探讨Al_(2)O_(3)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发现颗粒增强体以很细的粉末(一般在20μm以下)加入到金属基中起到提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的作用;然而,Al_(2)O_(3)添加量越来越大时,其对6061Al系列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耗性等性能将起到负面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