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储集特征

储集特征

储集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2682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5中国非常规油气论坛、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储集特征的相关文献由321位作者贡献,包括操应长、时林春、李翔等。

储集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6826 占比:99.96%

总计:226916篇

储集特征—发文趋势图

储集特征

-研究学者

  • 操应长
  • 时林春
  • 李翔
  • 于洪洲
  • 彭仕宓
  • 李军
  • 李春华
  • 柳波
  • 毛俊莉
  • 汪百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艳雨
    • 摘要: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比表面实验等分析技术,对泌阳凹陷页岩孔隙进行了量化表征。泌阳凹陷页岩粒间孔隙发育相对较少,尺寸几百纳米至几微米;黏土矿物晶间孔尺寸多位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重结晶晶间孔孔径在1~3μm;溶蚀孔隙发育尺寸与溶蚀的程度有关,尺寸相对较大,多在几百纳米以上;有机质孔隙以条带状的边缘孔隙发育为主,尺寸变化较大。泌阳凹陷页岩有机质和黏土矿物与吸附油含量正相关,其分布产状主要呈分散状、层状、纹层状等状态,而游离油分布状态主要受其赋存的储集空间类型的影响,在构造缝、层间缝及基质孔隙内较丰富。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了泌阳凹陷页岩孔隙定量评价模型,明确了泌阳凹陷脆性矿物、黏土和有机质三者单位质量内的微孔隙体积值,为下步定量评价页岩储层孔隙提供了依据。
    • 贾艳雨
    • 摘要: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比表面实验等分析技术,对泌阳凹陷页岩孔隙进行了量化表征.泌阳凹陷页岩粒间孔隙发育相对较少,尺寸几百纳米至几微米;黏土矿物晶间孔尺寸多位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重结晶晶间孔孔径在1~3μm;溶蚀孔隙发育尺寸与溶蚀的程度有关,尺寸相对较大,多在几百纳米以上;有机质孔隙以条带状的边缘孔隙发育为主,尺寸变化较大.泌阳凹陷页岩有机质和黏土矿物与吸附油含量正相关,其分布产状主要呈分散状、层状、纹层状等状态,而游离油分布状态主要受其赋存的储集空间类型的影响,在构造缝、层间缝及基质孔隙内较丰富.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了泌阳凹陷页岩孔隙定量评价模型,明确了泌阳凹陷脆性矿物、黏土和有机质三者单位质量内的微孔隙体积值,为下步定量评价页岩储层孔隙提供了依据.
    • 程鑫; 周立宏; 操应长; 金凤鸣; 付立新; 李宏军; 楼达; 远光辉
    • 摘要: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复杂性制约了该类油藏的勘探.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分析、地化分析以及埋藏史分析等技术方法,从构造演化差异性角度对大港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进行分类,并开展了储集差异性和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大港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可以划分为残丘山、间断侵蚀断块山、断块山、挤压褶皱山和重力滑动褶皱山5种类型.残丘山为晚期大气水淋滤型储层,储集空间以岩溶孔、洞为主,发育少量裂缝;间断侵蚀断块山为中期大气水淋滤-深部溶蚀共控型储层,溶孔和裂缝均较发育;断块山、挤压褶皱山和重力滑动褶皱山未经历中、晚期表生淋滤,储层成因与断裂和埋深密切相关,可分为断裂破碎-深部溶蚀共控和断裂沟通-TSR溶蚀共控2种成因类型.前者在靠近基底断裂部分发育孔、洞、缝复合型储层,随着距基底断层距离增加,逐渐变为裂缝主导型储层,溶孔含量降低;后者主要发育在地温较高(>140°C)的深埋区,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发育部分溶蚀孔、洞.上古生界缺失区、基底断层发育区和发育上古生界的深埋高温区(>140°C)可作为优质储层预测的有利指向.
    • 薛永安; 王飞龙; 汤国民; 李新琦
    • 摘要: 渤海海域是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沉降中心,在古近系发育了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二段(沙一二段)和沙河街组三段3套主力烃源岩,具有丰富常规和非常规石油资源,页岩油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资源在渤海海域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基于渤海海域勘探开发实际情况,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页岩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对比,综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测井资料、镜下薄片观察及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等,并结合盆地模拟手段,明确了渤海海域页岩油气的资源潜力,并指明了勘探方向及有利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4个富烃凹陷主力烃源岩品质好,都有利于形成页岩油气,其中渤中凹陷烃源岩成熟度高,形成页岩气可能性更大,黄河口凹陷和辽中凹陷成熟度相对较低,更易形成页岩油,歧口凹陷东三段和沙一二段成熟度低,易形成页岩油,其沙三段成熟高,易形成页岩气;2)3套主力烃源岩脆性矿物平均含量超过63.5%,粘土矿物平均含量低于34.7%,具有良好的可改造性,在3200 m以深泥页岩进入中成岩B期,伊蒙混层中的蒙脱石大量向伊利石转换,增加了页岩储层的可改造性,结合国内外勘探实践认为3200~4200 m是渤海海域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深度范围;3)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页岩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凹陷,总资源量高达95.8×108 t,占据渤海页岩油气资源的45.2%,主力烃源岩整体处于超压状态,结合渤海勘探开发的经济成本,渤中凹陷东三段和沙一二段烃源岩埋深适中、成熟度高,是目前渤海海域页岩气勘探最有利层位;4)渤中凹陷西斜坡处于凹陷边缘,3套烃源岩整体处于异常高压且埋深适中,平均TOC值超过3.04%,页岩层段气测全量达到99%,X衍射矿物显示该区页岩储层中粘土矿物含量较渤海其他区域最低,具备更好的可压性,可作为渤海现阶段最有利目标区.
    • 冯子辉; 田善思; 迟亚奥; 柳波; 邵红梅; 王成; 洪淑新; 王继平; 潘会芳; 王永超; 张安达
    • 摘要: 泥页岩成岩演化、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是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通过运用岩心观察及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微—纳米CT扫描、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岩性与组构特征、成岩演化特征、孔隙类型及储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古龙地区青山口组主要发育页岩、泥岩、粉砂质岩、灰质岩、云质岩5种岩性,微米—毫米级纹层构造与页理缝发育;泥页岩主体处于中成岩A2期,局部为中成岩A1期和中成岩B期;储层孔隙分为基质孔和裂缝2大类6类12亚类,纹层状页岩中的纹层构造、页理构造和层状页岩、纹层状页岩中的页理缝有效改善储集能力,为油气横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层状页岩和纹层状页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该研究明确了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成岩演化规律与储集特征,为松辽盆地页岩油的规模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
    • 李守军; 徐磊; 张祥玉; 闫明明; 耿耿; 刘宝梅; 魏宁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沉积特征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利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岩心观察,通过点、线、面沉积相综合分析对比,确定研究区内存在三种沉积亚相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通过对比岩性、电性及沉积特征,进一步识别划分出九种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内扇三角洲各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统计受沉积微相控制的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数据,并结合各沉积微相的含油气性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河口沙坝微相储集物性最好,并聚集了69.8%的的油气,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沙坝微相、沙滩微相及碳酸盐岩滩微相储集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渗储层,为研究区的重要油气聚集微相.在前人确定研究区为扇三角洲沉积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内沉积相进一步划分至亚相与微相,并分析了不同亚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及合油性,为扇三角洲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 于洪洲
    • 摘要: 准西北缘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岛弧及大洋岛弧背景,是该区重要的勘探目标类型.为探究哈山地区火山岩储层发育及控制因素,以露头观测为基础,利用岩心、 普通和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储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石炭系火山岩主要由熔岩类玄武岩、 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类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两大类5种岩性组成;储集空间包括溶蚀—裂缝型、 裂缝—溶蚀型、 溶蚀型三类16种;岩性和岩相是影响储层的内在因素,风化淋滤和构造作用是外在因素;风化淋滤作用主要发生在风化壳、 火山喷发旋回界面和喷发期次界面下,构造作用产生的大量裂缝,改善储层渗滤性能的同时还有效地增大了储集空间;断裂交汇处的风化壳和喷发旋回与期次界面处的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 安山岩发育区是有利储层分布区.该研究为预测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层分布提供依据,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 于洪洲
    • 摘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属于山前复杂构造带,形成于陆缘岛弧环境的石炭系火山岩推覆体是该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为分析复杂构造带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大量露头、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火山岩储集特征、影响因素及成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主要由火山熔岩类的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类的火山角砾岩、凝灰岩2大类5种岩性组成;岩性和岩相是影响火山岩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风化淋滤和构造作用是外在因素;储层成因包括岩相-断裂型和岩相-褶皱型2种类型;在推覆体的前翼和核部、断裂交汇处的风化壳、喷发旋回与期次界面处的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发育区是火山岩有利储层分布区.
    • 邓鑫; 康志宏; 陈阳阳; 彭媛媛; 肖海峰; 韩慧宇; 余旭东; 赵晨
    • 摘要: 根据8条野外油气地质基干剖面调查、测井资料、岩心观察,以及薄片分析、X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川渝鄂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分布规律及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早志留世龙马溪组为受古隆起围限的浅海深水沉积的古地理格局,主要为深水陆棚相、浅海陆棚相、潮坪演湖相沉积环境.优质黑色页岩主要发育于陆棚相,厚度为20~120 m,呈北东向展布.龙马溪组页岩段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分布在18.80%~30.19%之间,平均为26.50%,以伊/蒙混层为主,对CH4吸附性强.泥页岩孔隙度分布在0.47%~16.50%之间,平均为4.57%,渗透率为(0.004~0.917)×10-3μm2,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微孔隙和微裂缝2种类型,有机质孔最为发育,与含气量呈正相关关系.该结果为川渝鄂地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