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albach阵列

Halbach阵列

Halbach阵列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113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机电工程、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全国第四届磁悬浮轴承学术会议等;Halbach阵列的相关文献由7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春、井立兵、倪有源等。

Halbach阵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1132 占比:99.82%

总计:81276篇

Halbach阵列—发文趋势图

Halbach阵列

-研究学者

  • 张春
  • 井立兵
  • 倪有源
  • 张好明
  • 张昆仑
  • 徐永向
  • 邹继斌
  • 高放
  • 夏长亮
  • 王晓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成; 张昆仑; 王滢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控制方法下永磁电磁混合Halbach阵列的电动悬浮稳定性,首先,利用电磁场理论对系统悬浮力2D解析式进行了推导,并搭建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其次,建立了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气隙反馈的定气隙PID控制器和变气隙PID控制器;最后,仿真分析了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的悬浮气隙及线圈电流波形.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受到1 mm轨道沉降扰动时,两种控制器均能使系统稳定运行于额定状态,且动态过程一致;当系统受到±1000 N扰动力作用时,定气隙PID控制器可使系统稳定悬浮于额定气隙30 mm位置,且稳态线圈电流分别为2.12 A/mm^(2)和−2.17 A/mm^(2),变气隙PID控制器则使系统分别稳定悬浮于28.5 mm及31.6 mm位置,且稳态线圈电流均为0.
    • 赵南南; 宋梓豪; 许檬; 陈阁
    • 摘要: 为提高电机气隙磁密的正弦度以提升电机的性能,将Halbach阵列应用于直驱式外转子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设计了一台1.2 MW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通过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不同Halbach充磁阵列和传统径向充磁阵列电机的气隙磁密及感应电势波形,仿真结果显示45度Halbach永磁阵列永磁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和感应电势波形的正弦度最高且谐波含量最低,发电效果最佳。针对45度Halbach阵列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进行了温度场仿真,结果表明,电机不存在局部过热情况,设计的Halbach阵列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能够稳定运行。
    • 郝诚; 李建贵; 陈豪; 柯少兴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直驱系统的双边Halbach交替极永磁游标电机,以提高电机输出性能为目标,利用二维有限元法对电机内、外定子调制齿尺寸,转子内、外侧永磁体阵列错位角度及磁极尺寸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了电机的电磁性能,并将其与传统永磁游标电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边Halbach永磁体阵列错位一定角度后,能有效降低齿槽转矩及转矩脉动;与传统游标电机相比,该电机在永磁体利用率、平均输出转矩及转矩波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合性能较优,更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直驱系统。
    • 王战中; 赵童; 杜启鑫; 张明亮
    • 摘要: 为减少爬柱机器人磁吸附装置所占空间及机器人的重量,基于Halbach永磁阵列提出一种双层上下对顶式磁路设计模型。采用1块永磁铁(2 cm×4 cm×1 cm),并将其沿厚度方向平分,上方半块永磁铁磁化方向是从上到下为N到S极,下方半块永磁铁在长度方向再分别平分为5片、10片、15片、20片、25片、30片、35片,并对各组分片采用Halbach阵列排布,构成7种排列模型。通过Ansoft软件对这7种排列模型进行磁吸附力仿真分析,进而确定最佳分片数目及Halbach阵列排布。仿真结果说明:在同等的永磁铁体积下,下方分为15片永磁铁块并呈三个Halbach阵列连续排布时,磁吸附力最大为551.58 N,是1整块永磁铁磁吸附力(166.17 N)的约3.5倍。以此为依据进行爬柱机器人样机设计,能有效控制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
    • 李哲; 欧阳武; 汪盛通; 何涛; 王斌
    • 摘要: 为提高船舶水润滑尾轴承的承载能力,提出新型水润滑磁液双浮尾轴承方案。设计水润滑磁液双浮尾轴承结构,建立双浮轴承磁-流-固多场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出六种磁路布置方案,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对比各方案磁力,优选磁斥力最大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液膜力,与磁斥力叠加得到轴承总承载力,并分析其随轴承间隙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轴向、径向单一充磁对比,Halbach充磁的磁路方案磁力更大;新型的非完整式磁布置方式比传统的对称布置方案在竖直间隙为0.05 mm时提高磁力17倍,在竖直间隙为0.3 mm时提高磁力40倍;当轴颈与轴承孔间隙大于2.025 mm时,磁力占主导,可用于低速时脱开摩擦副,减少接触摩擦磨损;当轴颈与轴承孔间隙小于2.0216 mm时,水膜力逐渐增大,磁力起到减载作用;在工作间隙下,水膜力刚度系数比磁力刚度系数大2~3个数量级。磁液双浮轴承为提高纯磁轴承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 田杰; 陈亮亮; 任泰安; 董刚
    • 摘要: 为解决传统径向永磁联轴器的转矩性能较低和漏磁通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交替极Halbach径向永磁联轴器。采用数值分析方法与传统径向永磁联轴器的磁场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结构的合理性,再对影响传动特性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深入探究,为该类型永磁联轴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 黑国育; 屈涌杰; 张彬
    • 摘要: 随着核磁共振技术(NMR)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复合绝缘子老化检测、石油勘测、医疗诊断等领域。在核磁共振技术中,建立高磁感应强度和高均匀度的静态磁场对于提高检测信号信噪比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采用永磁体建立静态磁场是常用的方法,但是高磁感应强度的永磁体体积较大,应用场景受到了极大限制。为了让核磁共振技术进一步扩大运用领域,一款使用更便捷、性能更优良的永磁体就必不可少。为此研究了一种通过Halbach阵列构成的永磁体,其磁感应强度可达到1.2 T,磁场均匀度在10 ppm以内,占用空间较小且易携带,为核磁共振技术运用到更多领域提供了前期准备。
    • 王永刚; 张丽; 杨君; 崔玉萌
    • 摘要: 介绍了中速磁悬浮列车牵引需求分析,选定直线电机类型及设计方案.通过建立面电流模型,给出中速磁悬浮列车空心Halbach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具体参数设计.再通过分析不同极距、不同尺寸边长、端部效应对电机推力的影响,初步验证电机尺寸参数的合理性.最后通过牵引仿真计算和模型车牵引试验结果论证该电机满足列车牵引需求,为今后中速磁悬浮列车直线电机的设计及制造提供可参考性资料具有重大意义.
    • 胡坤; 蒋浩; 季晨光; 潘泽
    • 摘要: 常规磁悬浮带式输送机采用永磁体和电磁铁组合的电磁结构,在磁悬浮支承力需求较高的工况条件下具有易发热、电流损耗大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lbach阵列的电磁结构.以电磁结构磁感应强度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电磁结构尺寸和磁感应强度分布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电磁结构优化数学模型.针对教与学优化(TLBO)算法用于求解电磁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LBO算法,该算法通过筛选引入新种群及改进教学阶段和互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增强种群的多样性和搜索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TLBO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标准TLBO算法.采用改进的TLBO算法对磁悬浮带式输送机电磁结构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电磁结构参数:Halbach阵列中单个永磁体高7 mm、宽9 mm,永磁体块数为7.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尺寸条件下,基于Halbach阵列的电磁结构最大磁感应强度相对基于永磁体的电磁结构提高了47.69%.
    • 吕欢剑; 郭德森
    • 摘要: 采用预磁化粉料制备、多脉冲磁场取向干法成型技术,研制高性能烧结铁氧体外转子极异方性多极磁环,对粉料制备、磁场取向成型、烧结、磨制、多极充磁及检测过程进行论述.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外径72 mm,内径60 mm,高度50 mm的10极外转子多极磁环工作面磁通密度分布波形呈良好正弦性,峰值平均值大于0.195 T.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