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US

GUS

GUS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方七省市植物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99年菌物学教学.科研研讨会等;GUS的相关文献由68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瑞刚、陈松、于秀敏等。

GU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86.5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21 占比:12.28%

总计:171篇

GUS—发文趋势图

GUS

-研究学者

  • 王瑞刚
  • 陈松
  • 于秀敏
  • 刘静
  • 周宝良
  • 张震林
  • 张香桂
  • 林庆良
  • 王丕武
  • 许莉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灵敏; 温少莹; 马际凯; 夏辉; 李嘉昱; 吴栩佳; 李火根
    • 摘要: 为深入探究叶原基分化成叶器官的形态建成机制,该研究以北美鹅掌楸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克隆技术获得LtAGO1的cDNA全长和启动子序列并预测其功能,通过RT-qPCR分析LtAGO1在鹅掌楸属中的组织表达模式。同时,经抗性筛选和DNA鉴定获得ProAGO1∷GUS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并进一步对T2代阳性植株进行表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表明:(1)LtAGO1基因包含330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10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22.14 kD,理论等电点(pI)为9.36。(2)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tAGO1含Gly-rich-AGO1和Piwi两个典型的AGO基因结构域,同源性分析显示LtAGO1蛋白与沉水樟AGO1蛋白(RWR84608.1)亲缘关系最近。(3)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LtAGO1在北美鹅掌楸不同组织间的相对表达量为雄蕊>花芽>花瓣>花萼>叶片>雌蕊>叶芽>茎,LtAGO1在北美鹅掌楸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为叶芽萌动期>幼叶期>衰老期>成熟期,AGO1在鹅掌楸属叶缘的表达量高于叶片的其他部位且北美鹅掌楸叶凹陷部位的表达量高于叶尖部位。(4)获得叶中-侧轴向和基-顶轴向的极性缺失、叶缘锯齿、重瓣花型的转化株系,GUS组织染色显示ProAGO1启动GUS基因在叶芽顶端稳定表达且在新分化的叶柄上表达较强,在成熟期的茎、叶、花和果的维管束中均特异表达。LtAGO1启动子的GUS活性强度为叶顶芽>花>维管束,这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一致。综上认为,LtAGO1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特异表达且受到多种途径的调控而参与到叶和花器官的发育进程中。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北美鹅掌楸LtAGO1基因的基本功能及其调控叶形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王延甲; 范世航; 刘静; 郑明; 华玮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BnLEC1基因对油脂生物合成的影响,以高油品系61616和低油品系51070为材料,进行了转录组和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nLEC1.A07基因在61616品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1070品系.对启动子PLEC161616(1829 bp)和PLEC151070(1824 bp)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之间存在大量的SNP和InDel,其中以单碱基SNP最为丰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LEC161616比PLEC151070多1个CAAT-box和2个茉莉酸反应元件,缺少1个细胞周期调控元件和2个非生物胁迫反应元件.随后我们构建了包含该启动子的GUS融合载体和LUC融合载体.烟草叶片瞬时转化后的GUS染色、LUC荧光显像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PLEC161616的活性高于PLEC151070.综合结果表明,BnLEC1.A07基因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含油量呈正相关,PLEC161616比PLEC151070具有更强的启动子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脂肪合成基因BnLEC1.A07在不同油菜品系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史良平
    • 摘要: 基于"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的协同育人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能够促使高等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同时还可以达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目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G-U-S"三方合作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省教育厅的引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旨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校地协同以及师范生培育机制、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者"临床"工作机制的协同创新,为区域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 李俊林; 张焕朝; 聂文婧; 张海洋; 王向誉; 郭洪恩; 韩蕾
    • 摘要: 克隆蒙古沙冬青钾离子通道AmGORK的启动子区域,探明在干旱胁迫下它对保卫细胞运动的调控机制,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水分及养分利用、光合作用、抗旱等过程的功能奠定基础.以蒙古沙冬青保卫细胞外向钾离子通道基因AmGORK编码序列为基础,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Cambia1301-AmGORK∷GUS双元载体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对T3转基因拟南芥各组织进行GUS活性染色,转基因植株经PEG或ABA处理后,分析AmGORK启动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AmGORK上游1723 bp序列,该区域含有多个响应干旱、ABA、光照等的顺式调控元件,说明AmGORK可能参与干旱响应过程.经GUS活性染色,发现AmGORK在根中柱、叶柄、叶脉、叶片保卫细胞、花萼均有表达,表明AmGORK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定量分析发现PEG或ABA处理后的转基因植株中GUS分别上调3.2倍和4.1倍.AmGORK表达可能受干旱诱导.
    • 刘新泰; 孟克; 刘海霞
    • 摘要: 本文分析探讨了由教育厅主导的“G-U-S”教师教育合作模式,联合学校、市政 ( 区 ) 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进行实践教育改革,以期实现校地共同创新、新教师教育队伍的创新,提高整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付雨涵; 张新; 金芮冰; 毛洪玉
    • 摘要: 由堀氏菊柄锈菌(Puccinia horiana Henn.)引起的菊花白色锈病,对菊花的栽培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培育是解决白色锈病对菊花产业造成巨大危害的重要尝试,通过分析CmWRKY15-1启动子的活性和功能,为抗病基因的发掘和抗病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利用HiTAIL-PCR技术,从菊花C029中克隆CmWRKY15-1的启动子序列,将获得的启动子序列通过PlantCARE和PLACE软件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启动子的功能,构建CmWRKY15-1启动子控制GU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菊花C029,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验证CmWRKY15-1启动子的活性。并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探究NPR1与CmWRKY15-1启动子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表明:克隆出1485bp的CmWRKY15-1启动子序列,软件分析表明其含有病原菌诱导元件W-box和GT1-motif、防御应激元件TC-rich repeats、SA诱导元件As1/ocs等。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当堀氏菊柄锈菌诱导48h时,叶片上的蓝色面积最大且颜色深,说明CmWRKY15-1启动子具有很强的病原菌诱导活性。此外,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证明了NPR1可以结合CmWRKY15-1启动子序列,参与防御菊花白色锈病的过程。
    • 晁毛妮; 胡喜贵; 张晋玉; 王润豪; 温青玉; 孙新凯; 黄中文
    • 摘要: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ATIA)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和GUS组织定位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GmDGAT1A基因ATG上游2192 bp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Gm-DGAT1A除具有启动子所必需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赤霉素和脱落酸等顺式作用元件.以GUS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1Z-pGmDGAT1A,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PCR检测,能扩增到2192 bp目标条带,表明已获得含有pGmDGAT1A的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根染色较深,但是主根和侧根的根尖部分未染色;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染色较深,茎和发育的种子未染色,表明pGmDGAT1A驱动的GUS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中表达.综上,克隆的大豆GmDGAT1A启动子具有活性,能够驱动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有望应用于转基因育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