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倍性鉴定

倍性鉴定

倍性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458813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全国西瓜甜瓜科研学术研讨会、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等;倍性鉴定的相关文献由7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成洪、孙小武、成妍等。

倍性鉴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8813 占比:99.97%

总计:458973篇

倍性鉴定—发文趋势图

倍性鉴定

-研究学者

  • 刘成洪
  • 孙小武
  • 成妍
  • 何婷
  • 侯喜林
  • 冯辉
  • 刘喜存
  • 崔群香
  • 张成合
  • 杜志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利虎; 卢彦琦; 苏行; 张琼; 赵志军; 陈敬谊; 丁保朋
    • 摘要: 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亦是植物多倍化研究的热点。多倍化是新物种形成的驱动力之一,在物种进化、环境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在克服远缘杂交种不育性,创制不亲和材料中间亲本及加速培育新种质中存在诸多潜在应用价值。多倍体植株在茎粗、叶大、花大、果实大等生物学特性中表现一定优势,鉴于多倍化育种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创制新种质材料,其在果树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多倍体的进化及应用上的意义;多倍体产生途径,包括果树自然和人工诱变果树多倍体;多倍体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染色体计数鉴定、流式细胞术法鉴定及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多倍体对果树的影响,包括多倍化对果树表型、抗逆性、育性及组学水平的影响,同时探讨果树倍性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嵌合体现象和诱变剂的毒害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果树的多倍化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李娟娟; 邓伟; 许泽楠; 张子君; 路丙社
    • 摘要: 以黄连木萌动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和流式细胞仪对诱变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逐渐降低,诱导率逐渐升高,质量分数为0.3%的秋水仙素浸泡48 h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率可达38.10%。诱变株呈现矮化、增粗、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片增大增厚的多倍化特征,部分诱变株的染色体数量和细胞DNA相对含量均比二倍体植株增加了1倍。形态学观察发现,四倍体诱变株的叶片下表皮气孔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8.19%和61.38%,气孔数目减少了47.24%,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了81.43%,光合速率提高了162.09%。
    • 罗庆; 高建有; 李洁维; 叶开玉; 莫权辉; 蒋桥生; 查满荣; 王发明; 刘世彪
    • 摘要: 为鉴定不同猕猴桃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收集于广西桂林的50份猕猴桃种质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其中有16份种质倍性为首次鉴定,并分析倍性与果实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份材料中共鉴定出二倍体猕猴桃19份,四倍体13份,六倍体18份,其中中华猕猴桃二倍体和四倍体较多,果肉颜色多红色或黄色,果面多被茸毛或光滑无毛;美味猕猴桃六倍体较多,果肉一般为绿色,多被长茸毛;美味猕猴桃的果实普遍大于中华猕猴桃。野生物种多为二倍体,绿色果肉,短茸毛至无毛。研究丰富了猕猴桃种的倍性数据库,为猕猴桃的育种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 郑英转; 吕燕; 杨东旭; 李国威; 王洪洋; 李灿辉
    • 摘要: 染色体组倍性鉴定是马铃薯种质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流式细胞仪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细胞核DNA含量进行测定,从而广泛用于检测植物染色体组倍性.建立适于马铃薯倍性鉴定的高通量流式细胞术体系,对马铃薯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20份马铃薯合作88孤雌诱导后代为材料,用液氮研磨法制备叶片细胞核悬液,并将其与传统刀片切碎法制备的细胞核悬液进行比较,对已知四倍体马铃薯合作88和二倍体马铃薯IVP101进行染色体倍性测定,结果发现这两种方法在倍性测定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液氮研磨法操作简单、耗时少.基于液氮研磨法的流式细胞术可快速、准确检测其倍性.另外,在液氮研磨法中,对细胞核悬液染色时间的长短(从15 min到12 h)并不会影响倍性测定结果,从而方便研究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灵活选择染色时间.
    • 王晶; 伏兵哲
    • 摘要: 禾本科牧草作为家畜的重要饲草,在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染色体加倍是培育优良牧草品种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致力于人工诱导禾本科牧草染色体加倍,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量、营养价值、抗逆性以及杂交种育性恢复等性状.因此,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对植物染色体加倍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对人工诱导禾本科牧草染色体加倍时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这一化学方法进行了详细梳理,同时涵盖了多倍体的鉴定方法和实际应用,以期为禾本科牧草倍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刘振盼
    • 摘要: 软枣猕猴桃倍性鉴定技术是其倍性育种的基础,并对其遗传学评价以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价值.该研究以已知倍性的猕猴桃品种'红阳'(2n=58)为对照,以不同软枣猕猴桃新生嫩叶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获得主峰清晰、杂峰少,方法准确易操作,是一种高效鉴定软枣猕猴桃倍性的方法.
    • 周建金; 叶炜; 邓才生; 施小梅; 黄伟群; 华树妹
    • 摘要: [目的]通过组织培养,使四倍体和六倍体的混倍体参薯再生植株倍性和性状产生分离,以期获得倍性和性状均稳定的株系.[方法]采用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染色体制片方法鉴定其倍性;再通过田间繁殖,鉴定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和性状的稳定性.[结果](1)2,4-D是诱导参薯愈伤组织形成的关键因子,愈伤组织诱导率达51.67%;椰子汁能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分化率达46.67%.(2)混倍体参薯经组织培养后,再生植株出现了性状和倍性的分离.再生植株四倍体、六倍体和混倍体的获得率分别为28.33%、20.00%和56.67%.(3)单一倍性的再生植株经繁殖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和染色体数目稳定一致.不同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和生物学性状有所差异.[结论]利用组织培养分离纯化混倍体,是创建稳定植株和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培养,从混倍体参薯中分离出多组生物学性状稳定的四倍体或六倍体株系,为参薯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种质.
    • 李德利; 代双容; 贾妍恒; 杨黎明; 高金锋; 王鹏科
    • 摘要: 利用秋水仙素对甜荞种子多倍体诱导处理,探讨0.1%(A1)、0.2%(A2)两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和6(B1)、9(B2)、12(B3)、18(B4)、24 h(B5)浸泡处理时间下最优的诱导加倍组合,通过种子萌发后C1代植株DNA鉴定选育出多倍体甜荞植株,对其形态学特征、气孔和保卫细胞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A2 B3处理组合的诱导率最高,为80%;其次是A1 B5、A2 B5的处理组合,诱导率分别为75%和50%.经流式细胞仪对C1群体DNA进行鉴定,从成苗的193个植株中共获得65株变异植株,其中36株为四倍体,29株为非整倍体.形态学鉴定发现,与二倍体对照荞麦相比,多倍体甜荞的株高降低、茎粗增加、分枝减少;根系粗壮、须根增多;叶片表面皱缩粗糙、叶色加深;花器官变大、颜色更加鲜艳;种子变大且种皮外表呈灰色花纹.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变大,四倍体、非整倍体的长度分别增加了11.44、20.52μm,且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分别减少了9个、10个.
    • 王炜; 陈琛; 葛玉彬; 罗俊杰
    • 摘要: 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是一种优质牧草.为获得高丹草多倍体材料,试验以秋水仙素为诱导剂,以引进的高丹草品种'大卡'为供试材料,应用浸种法和滴生长点法分别对高丹草种子和幼苗生长点进行了处理,对获得的诱变后代采用表型测定、根尖染色体法和表皮气孔保卫细胞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逐代鉴定筛选,最终在M5代获得了稳定遗传的两份高丹草多倍体材料.本研究可为高丹草多倍体诱导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创制的两份多倍体材料除可作为种质资源使用外,经进一步培育后有望作为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