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信天游

信天游

信天游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7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7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359种,包括音乐天地、广播歌选、黄河之声等; 信天游的相关文献由728位作者贡献,包括霍竹山、吴克敬、李三处等。

信天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7 占比:99.87%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13%

总计:768篇

信天游—发文趋势图

信天游

-研究学者

  • 霍竹山
  • 吴克敬
  • 李三处
  • 刘育林
  • 徐建云
  • 王占斌
  • 赵季平
  • 冰耘
  • 刘军
  • 单振国

信天游

-相关期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唐忠江; 季潇濛
    • 摘要: 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往往像诗一样压韵,因而吟唱和阅读都觉悦耳动听。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提倡在译诗时意美最为重要,音美其次,形美最后;诗歌的英译本达到“三美”效果是翻译者不断追求的境界。本文通过对信天游歌词的英译实践,证实可以像译诗歌一样去译信天游,“三美”论不仅适用而且能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 李雄飞
    • 摘要: 河州“花儿”与陕北“信天游”在“夸饰”“表演”“功能”“综合”等表达山歌观念的四类题材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一些相异之处,两地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与信仰等是构成这些相同点与相异点的最终根源。
    • 谢亚南
    • 摘要: 《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的典型民歌形式,其中的内容鲜明地呈现出了陕北文化的独特形态,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陕北民歌代表着陕北地区的发展面貌,不仅仅记录着陕北地区的历史变迁,更浓缩着中国的发展历程,每一首歌曲之中都有独特的展示。从近代中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其中有很多的历史厚重感,展示了历史的风貌和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信天游》的文化地位,而后又分析了其艺术特色,以期为深入理解《信天游》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 王丛
    • 摘要: 信天游是我国音乐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当中,就能看到信天游的影子,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以来的筚路蓝缕,也深深影响着陕北人们几千年的生活方式。信天游高亢嘹亮,语言质朴自然,作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在抗战期间乃至今日都是民族声乐创作的重要素材。它与我们当代的民族唱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声乐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曲式形式的多样化,在近几十年受到广大人民所喜爱。当代民歌要汲取信天游的优点,将信天游更好的传承下去。
    • 刘小红; 成路
    • 摘要: 陕北信天游起源于上古徒歌,从文化地理学看,《诗经·郑风·遵大路》和西汉《上郡歌》等都与陕北信天游和劳动号子具有相似性,未经文人改造而流传的信天游词都与行走有关,属于徒歌的衍生。蒙古族早期民歌《成吉思汗歌》,不仅包含了陕北民歌的元素,其调式、节拍以及拍掌而歌的特点,也与《脚夫调》《跑旱船》《船工号子》等陕北民歌相同。土鼓的兴起标志着徒歌向乐歌的演变,陕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鼓、陶响器以及镇宅石狮的石鼓底座,都表明古代鼓乐和鼓舞对陕北民歌音乐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 子匡
    • 摘要: 豫西老家南塬的冬,早已到了。西北风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蹦着跳着赶过来了。这股风一吹,相依相靠、延绵百里的土塬,就像突然长叹了一口气,所有轻浮的黄土尘都随风而散,干燥的土地上,原本浑浊的黄色变得明丽。风一阵一阵地吟着信天游,老树被风吹得一摇一晃,枝干剧烈地颤抖着,好像在为最具冬天特征的声音打着节拍。
    • 王建领
    • 摘要: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就有关黄河治理和保护作了重要指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护、传承、发扬黄河文明,而黄河涛声信天游正是黄河文明的经典流传之一。听信天游、看陕北、悟中国,从亲和力、生命力、影响力、艺术力、感染力五个方面了解信天游,这对于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将会大有益处。
    • 曹露露; 王占斌
    • 摘要: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表达感情最直接、最真实、最优美的艺术形式,陕北民歌里的意象,是劳动者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交融。本文以陕北民歌信天游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现有译本,以象征手法为切入点,运用象征主义理论,将信天游的英译本中出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进行分类,主要从语言文化意象、自然文化意象和社会文化意象考察象征手法在译本中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探讨了象征手法在原文本和译本中揭示的主题思想和再现的文化特征。
    • 刘峰
    • 摘要: 流不尽的黄河水,唱不完的信天游信天游被称为是陕北民歌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其节奏自由,淳朴大方,高亢悠长。艺术手法多用于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她"是人民朴实生活的反映,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是世世代代的陕北人吼喊出的山野之声,旋律自由高亢而富有节律,歌曲纯真而动人心弦。
    • 李璐璐
    • 摘要: 粗犷的黄土高原上,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兰花花》。这首诞生于旧社会的信天游,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新的改编和加工,唱响了世界。而带它走出国门的,正是国家一级演员刘燕平。今年2月一个冬日的清晨,记者在北京见到了这位已经89岁的老人。尽管听力有所下降,但刘燕平的声音依旧悠扬高昂,充满音律的美感,往事就像一曲动听的歌声,从她嗓间缓缓流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